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雍正帝與圓明園

雍正帝與圓明園

日期:2016/12/14 18:51:2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圓明園的第一主人是雍正帝,他繼位後不出巡,所在之處除了紫禁城就是圓明園,最後又死在圓明園。雍正帝與圓明園結下了不解之緣。
   
  圓明園的文化基因 
   
  清朝的皇家園林,要從滿洲的文化特征說起。 
   
  滿洲先世過著牧獵生活。滿洲牧獵文化對北京城外和京畿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大規模地興建皇家苑林。其中以康、雍、乾三帝為甚,而雍正帝是承上啟下的。 
   
  先是睿親王多爾衮率清軍占領北京,御政中一件大事,就是定都的問題。多爾衮建議遷都北京,但其胞兄英親王阿濟格反對,認為應該趁此機會大肆屠戮,留下諸王鎮守燕京,而大部隊或者還守沈陽,或者退保山海關。上述意見如被采納,燕京宮殿必遭殘毀,北京清代皇家園林也無從談起。然而,多爾衮向順治帝奏言,說“燕京勢踞形勝,乃自古興王之地,有明建都之所”,建議遷都於此。年方7歲的順治帝,自然采納多爾衮遷都之奏。同年十月一日,順治帝因皇極殿(今太和殿) 被李自成焚毀,便在皇極門(今太和門)基址上張設御幄,頒诏天下,定鼎燕京。  
此前,在北京都城歷史上,凡是牧獵民族建立的王朝,都大規模地興建苑囿行宮。契丹建延芳澱(今京東),女真建太寧宮(今北海),蒙古辟飛放泊(今南苑)等,都是例證。而明朝漢族朱家皇帝,屬傳統農耕文化,喜靜怠動,不善騎射,囿於宮廷,沉湎聲色。但滿洲先民是關外的牧獵民族,他們喜林莽、長騎射,喜涼爽、惡溽暑。滿洲建立的清朝,其前期又呈現一統富強的局面。這就使得清朝皇家苑囿行宮的興築,達到了中國皇朝園林史上的高峰。 
   
  順治時期,清軍入關不久,滿洲騎射習俗,保留尚多,眷戀自然。多爾衮曾谕建喀喇避暑城,便於在京城之外往來避暑。多爾衮死,此意遂罷。順治帝雖修葺南海子,但他笃信佛教,癡情董鄂妃,又過早離世,沒有大興園林。康熙興建暢春園,游幸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其規模都不算大。康熙經始的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雖是滿洲牧獵文化在園林藝術上的兩顆明珠,但限於當時財力拮據,囿於康熙節儉本性,沒有將造園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雍正繼位後,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圓明園。 
   
  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君主 
   
  圓明園在北京城西北郊,暢春園(今北大西)之北、清漪園(今頤和園)迤東,原為明代一座私園,清初成為官園。康熙三十七年(1698)皇四子胤被封為貝勒,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十一日,胤請康熙帝從暢春園到他的園子吃飯。時康熙帝以暢春園作為紫禁城外的治居之所,胤隨駕護跸,可能受賜園子。有學者認為:這所園子就是後來的圓明園。 
   
  四十八年(1709)胤晉封為雍親王。對父皇賜園,略加修葺,增建堂館,粗具規模。園名為康熙帝所賜,雍正帝《御制圓明園記》說:“園既成,仰荷慈恩,錫以園額曰‘圓明’。”圓明園的匾額有兩方:其一為康熙帝手書,懸掛在大殿;其二為雍正帝手書,懸掛在大宮門。 
   
  雍正帝繼位後,圓明園由藩邸賜園,而成為皇帝治居之所。雍正二年(1724)正月,雍正帝一邊服喪,一邊興建園林。同年設圓明園八旗。三年(1725)八月,雍正帝服喪期滿,開始到圓明園居住和理政。圓明園從此開始成為清帝治居的御園。後每年春末到秋初、秋末至春初兩個時節到園中治居成為定制。雍正帝住圓明園的原因,一是嫌宮內窒息嘈雜,二是喜園中景物宜人,三是宜於酷暑納涼。這年,開始大修圓明園,後逐漸完成二十余處重要景點建築群。就是說圓明園已經初步具備朝廷、衙署的規模,可以在這裡御政。 
   
  但是,這時雍正帝繼位不久,忙於鞏固權力,斂於建築奢華,崇尚康熙儉樸風氣,沒有大興土木建築。所以,乾隆帝說:其建築“不尚其華尚其樸,不稱其富稱其幽”。 
   
  圓明園同皇宮一樣,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 
   
  外朝區在園的南部,前為大宮門,門前為左右朝房。其後,東為宗人府、內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等,西為內務府、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等。大宮門內為出入賢良門,又稱為二宮門。門額為雍正帝手書。門前有河,河形如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