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水城蘇州——水網成街江南古城

水城蘇州——水網成街江南古城

日期:2016/12/14 18:50:42      編輯:古代建築史


蘇州

    江南水網地區以水運為主,街道房屋兩岸布置,故小市鎮常沿河展開成帶狀,大市鎮因十字形、井字形交叉河道而成塊狀。著名的古城蘇州,城內河道縱橫,可稱是水鄉地區城市布局的典型。該城始建於春秋末年吳王阖闾時(公元前514年),秦漢以後,城址基本上保持沿用下來。根據考古發掘及文獻記載,可知城牆位置與河道系統是唐以前就形成的。
    
    唐時,由於城內河道密布,橋也特別多,在白居易和劉禹錫作蘇州刺史時,蘇州橋數在390座和370座之間。城門則有水陸各8座,每面各有2座,至今城西南角盤門尚留水、陸城門遺址。白居易詩:“遠近高低寺間出,東西南北橋相望。水道脈分棹鱗次,裡闾棋布城冊方。”“處處樓前飄吹管,家家門外泊舟舫。”描述了唐時這座水鄉城市的風貌。南宋時蘇州稱平江,是經濟上和軍事上都很重要的城市。 
    


蘇州

    蘇州現在還保存著紹定二年該平江圖碑,這是我國最早的城市地圖,相當准確地表現了南宋時蘇州城的平面布置:城內有主要河道組成通向城門的干河,由此分出許多支河,通向各居住街巷,傍河兩岸是街道市肆與住房,環繞城牆內外各有一道城濠,既是交通環道,又是雙層護城河。全城河道形成一個交通網和排水系統。城內中部偏南為府治和平江軍所在的子城,城北部分是街市和居民區,其中以子城西北樂橋一帶最為熱鬧。
    
    蘇州以河道作為城市骨架,既滿足了城市功能,又平添了幾許特色。加之江南特有的人文氣息,使這座水網成街的江南古城充滿了水鄉文化的傳統韻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