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保護”全國媒體齊魯行舉行淄博市座談會_中國文物網-文
日期:2016/12/14 21:32: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10月30日上午,“文化遺產保護”全國媒體齊魯行舉行淄博市座談會。
淄博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宓傳慶介紹了淄博市文化遺產保護的整體情況及開展“鄉村記憶”工程、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等相關情況。
淄博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德征主持座談會
10月30日上午,“文化遺產保護”全國媒體齊魯行舉行淄博市座談會,淄博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宓傳慶介紹了淄博市文化遺產保護的整體情況及開展“鄉村記憶”工程、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等相關情況,淄博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德征主持座談會。
淄博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374處 館藏文物9萬余件(套)
記者從座談會上獲悉,2011年結束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數據顯示,淄博市現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374處,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遺產1處,即途經淄川區、博山區、沂源縣的齊長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包括臨淄齊國故城、博山的顏文姜祠、淄川的蒲松齡故宅等;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83處。
博物館方面,淄博市有已登記的各類博物館30家,其中國有博物館18家,非國有博物館12家。淄博市博物館和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2家博物館被評為二級博物館,蒲松齡紀念館被評為三級博物館。博物館內的館藏文物共計9萬余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052件(套),包括一級文物187件(套),二級文物266件(套),三級文物2599件(套)。
35處文化遺產入選“鄉村記憶”工程名單
淄博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宓傳慶介紹說,去年山東在全省開展“鄉村記憶”工程以來,淄博市研究制訂了《淄博市“鄉村記憶”工程實施方案》,積極啟動了“鄉村記憶”工程建設。今年5月公布的山東省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名單,淄博市共有35處文化遺產入選,其中傳統文化鄉鎮2處,傳統文化村落、街區25處,傳統民居6處,鄉村(社區)博物館2個。
值得一提的是,臨淄區鳳凰鎮南金農民博物館,早在2007年就動手規劃建設了淄博市首家鄉村記憶博物館,該館建築面積4774平方米,於2012年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已經接待參觀群眾達4萬余人次,成為淄博市建設“鄉村記憶”工程的樣板和典范。
目前,淄博市“鄉村記憶”工程正在積極推進中。為了深入推進“鄉村記憶”工程的開展,淄博市文物事業管理局於今年4月28日確定了周村區王村鎮李家疃村、萬家村、淄川區昆侖鎮張李村等十三處村落為首批試點單位,組織召開了全市“鄉村記憶”工程建設推進會,並發放《“鄉村記憶”工程建設明白紙》,指導各試點單位根據“鄉村記憶”工程的總體要求,選擇合適地點,因地制宜建設民俗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鄉村記憶博物館,並號召各試點單位開始著手收集富有地域特色、活態文化特色和群體記憶的文化遺產,為下一步深入開展鄉村記憶博物館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還先後邀請到山東工藝美院張從軍教授率領的設計團隊、河北雲中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為李家疃村和萬家村、西鋪村設計‘鄉村記憶’博物館,設計方案正在積極推進。”宓傳慶說。
一普申報可移動文物55822件/套 淄礦成文博系統外藏品最多單位
談到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相關情況時,宓傳慶說,正在進行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中,淄博市在人員少、技術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共調查申報可移動文物55822件/套,現已完成6.7萬多件/套。
“多數區縣普查專職工作人員少,多數兼顧其他工作,加之文物收藏數量多,文物信息采集、照片拍攝要求高,時間緊,完成普查工作十分吃力。”宓傳慶表示,在文物信息采集過程中,文物認定、斷代、定名等具體登錄內容同樣存在困難,急需業務指導。在使用離線工具過程中,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離線工具更新任務不成功、離線工具打不開等問題。
據悉,截至目前,除淄博市圖書館需要進行文物數據轉換外,淄博市各普查單位已全部完成文物信息采集工作。共調查申報可移動文物55822件/套,現已完成6.7萬多件/套,超額完成20%。此次普查,山東能源集團淄博礦業公司有可移動文物2000余件,為淄博市文博系統外單位可移動文物藏品最多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