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探訪宜興南岳古寺 隱於山中的江南名剎

探訪宜興南岳古寺 隱於山中的江南名剎

日期:2016/12/14 13:11:5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天王殿

    宜興城西南約十五裡,有座南岳山,山裡有座上千年歷史的南岳寺。到底是山因寺名,還是寺依山建,未考證。進山小路,僅容一輛小車單向行駛,看著道旁的茂林修竹,煞是清新。山間小寺算不上旅游勝地,也沒有香客雲集,卻是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不管你是香客信眾,還是旅游休閒,都不收門票錢。當然,如果有心贊助,則多多益善。(來源:新浪博客作者:石塘老叟A)

    南岳寺雖然歷史悠久,據記載建於南北朝齊永明二年(公元484年),以古跡傳奇著稱於世。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四國均在建康稱帝,南齊一共只有24年,居然還能建此禅院,可見佛教當時就傳播甚廣,印證了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並不是唐三藏西天取經後才有的現象。可惜,千年古寺飽經戰火肆虐,尤其是抗日戰爭,幾乎全部被焚毀。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建築,都是改革開放後1988年九月重開時的模樣。

    寺前一塊不大的場子,立了一座南岳禅寺的牌坊。坊額為“江南名剎”。是日香客不多,也沒有專門的停車場,就開到西邊香燭店門前空曠處駐車,又怕擾了人家的生意,上前詢問。店家倒也厚道,只說可以。於是停車,信步走入寺內。古寺開門見山,第一座大殿就是天王殿,殿內東西兩側,只見風調雨順四大天王威武雄壯,器宇軒昂。

                                                        大雄寶殿
    天王殿後是大雄寶殿,殿前一株古銀杏,當是原物,春天幼芽初發,古樹新枝彰顯出寺院深沉厚重的歷史積澱和欣欣向榮的現代活力。可惜院落太小,又沒有廣角鏡頭可換,只好勉強拍了個大概。東西兩庑,都是講堂,宣揚佛法的教室。

    入得大雄寶殿內,照例是晨鐘暮鼓的配置,正中是釋迦摩尼的金身,十八羅漢分列兩旁。見有一小僧坐在門旁的書案後招呼,上前行禮請教。僧人說,桌上的教材可以免費取去研讀,若要禮佛,可取中間靠邊的拜墊。我問到寺院歷史,他從抽屜裡取出一本厚厚的書,引經據典地回答了我,隨即將書放還。一副與人為善,不厭其煩的樣子。

                                                            藏經樓
    佛祖身後的大門不開,反身度出前門,再從偏廊繞入後面的藏經樓。樓前幾株樹木,長得遒勁古樸,可惜我不識樹名。兩殿之間有一小池,名曰放生池。池上一座小橋,叫作長壽橋。樣子有點像孔廟裡的泮池和泮橋,池中有上百尾錦鯉,悠然自得地戲水。估計禮佛正日,放生和走橋的信徒應該不少。

 

    藏經樓下一層,也是講堂,好像學校課堂一般。案上黃綢鋪面,經書平鋪,座位齊整。顯得莊嚴肅穆。後有一木梯向上,門禁所止,不得入。

                                                      伏虎亭
    大殿西面,有一依牆而建的小亭,亭額為“伏虎亭”。亭子正中,一通古碑,顯得分外醒目,可惜文字未曾書丹勾勒,字跡勉強可辨”唐伏虎稠鍚宴禅師“。石碑右邊是一塊世紀初年镌刻的說明碑《稠鍚禅師略傳》。文意頗清晰。原來,古人信奉佛教,也有先信仰,再還俗,後又皈依之人。禅師之事跡傳為南岳禅院一段佳話,伏虎,洗腸皆有來歷。見識匪淺也。

                                                               佛塔
    既有伏虎亭典故已明,心中暗想還需訪尋應該就在左近的洗腸池。不想禅院看著不大,兩旁都是僧房,走了一遍,俨然像是研究院一般,只好再向僧人打探。一問才知,現存的寺院很小,不及原先的一半,洗腸池卻在大院之外左邊的山上。於是,出了院門,沿山路向山坡上走去。路邊有一平台,見台上石塔五座。上去一看,原來是寺中五代住持的靈骨寶塔。再行不多久,目光所及,是一條石砌的水溝在山坡上蜿蜒,水溝的盡頭顯出一汪澗水。不過,水池被後人用混凝土建造了頂蓋,像是農田水利設施一般。想來不久也將復原依舊。

                                                                殘碑
    返回禅院,猛然發現大殿的牆上鑲嵌了一通殘碑,頗有點講究。應該是清朝官府給寺院地產的確權文書,並不准寺裡私自將寺產田畝盜賣以綿香火。雖然已經殘缺,但是大意尚存。應該不僅還有文物價值,而且還有對清朝土地所有制的史料研究價值。當然,現行憲法規定土地屬國家或者農民集體所有,和尚們的寺產恐怕也概莫能外。拍得照片,無聊時讀讀古文字而已。

    造訪南岳寺,原本是計劃之中的宜興大覺寺游覽的順道浏覽,不想卻用去了半天時間。連中飯時間都耽誤了。古人說,“無心插柳柳成蔭”大概就是這個意境吧。匆匆走出寺來,向香燭店老板道了聲謝,趕路去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