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應縣木塔防雷之謎
日期:2016/12/14 18:42:00   編輯:古代建築史 位於山西省應縣的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建於公元1056年,是我國現存最古、最高的木結構佛塔,也是我國古建築中功能、技術和型藝術取得完美統一的優秀范例之一。
應縣木塔是遼代統治者宣揚佛法的場所,又是古代作戰的瞭望台,塔高67.13米,底層直徑33米,呈八角形,有五個明層和四個暗層,共九層。底層為重檐,四周環廊。二層以上都高能平座勾欄,塔頂為鐵剎,高14米,直射藍天。塔的總高度要比北京北海的接天的塔前,人們不禁會由衷地贊賞镌刻在塔南邊的楹聯:“拔地擎天,四面雲山拱一柱;乘風步月,萬家煙火接雲霄。”
縱觀古塔建築,當時大數“高層建築”常因雷擊而毀壞。如公元833年,北京法源寺五層木塔因雷擊起火。著名的開封佑國寺“鐵塔”,原系木結構塔,公元1104年因雷擊而焚毀,如今的塔是重建的。
應縣木塔是否遭過雷擊呢?20世紀以前無從考證,據現代記載,二十世紀50年代在距塔100米的地方曾發生過兩次特大雷擊,對它毫無影響。那麼,它是怎麼安全脫險的呢?
原來是在應縣木塔塔頂立一鐵剎,全為鐵杵制成,由迎蓮覆缽、相輪火焰、仰目寶瓶及寶珠組成,中間有鐵軸一根,插入梁架之內,這不正是避雷針嗎?四周八條鐵鏈,不正是引雷的引下線嗎?與應縣木塔南北呼應的湖南岳陽慈氏塔(公元1100年重建),自塔頂有六條鐵鏈沿六個角下垂到地面上,用以防止雷擊。有的古塔也采用這種方法防雷。正是有了這些避雷設施,應縣木塔才免遭劫難。
推薦閱讀:
大萊:萊陽古村
金華湯溪鎮宅口村萃和堂
貴州巖腳古鎮
武義東壟:樊嶺尖下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