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高鐵沿線精彩不斷,三晉大地,晉商傳奇,你最期待的風韻就在眼前了。晉中是晉商的發源地和遺跡最多的城市,充滿濃厚的歷史氣息和商業遺風。還等什麼呢,大西高鐵帶你一起尋訪晉商遺跡,來一場震撼的晉商故裡文化之旅。

晉商深深宅院讀儒商家族風范
談到晉商的深宅大院,儒商文化是它的精要,既有進土、舉人、秀才,又不乏書畫名家,在宅第建築上又有自己非凡的獨創之處。
常家莊園位於晉中市榆次區東陽真車辋村,為清代“外貿世家”常氏家族集團的私家莊園。常家建築群落占當時車辋村面積的近一半,居祁縣、太谷、平遙晉商宅院之首。雖然現在常家莊園的面積不到當年的四分之一,但當我們在歲月的河床裡尋覓時,坐落在榆次區東陽鎮車辋村的常家莊園,仍可讓我們感受到常家昔日的雄風和不同凡響的儒雅。常家最大的特點不在於大,而在高雅的文化品位,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南北風格之大成,融院落園林於一體的特色。<<<深宅禮儀
山西太谷縣在明清時代曾經出現過名噪一時的富商巨賈,他們由經商而致富後,紛紛攜帶巨額錢財榮歸故裡,在家鄉太谷大興土木,置地建宅。於是太谷城鄉陸續出現了一座座深宅高樓大院。西方人曾將太谷稱為“中國的華爾街”,而三多堂的主人曹氏家族堪稱這條華爾街上最有成就的商人。

三多堂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它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時間雖跨越了兩個世紀,卻保持了建築風格的渾然天成。從高處俯瞰,整體為雙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築。整個宅院呈雙“喜”字型,不僅富有整體美,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又各具特色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和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的所有場景都在喬家大院拍攝,因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關注。
在祁縣,和喬家大院同樣知名的還有渠家大院。鼎盛時期,渠家的“三晉源”等金融票號遍及全國各大城市。渠家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在縣城內建有40多個院落,人稱“渠半城”。現在祁縣老城的渠家大院被開辟為山西晉商文化博覽館,是全國首家全面展示晉商文化的博物館。
孔家宅院是太谷城內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中期建築宅院,整個宅院由多個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正院、廚房院、書房院、戲台院、墨莊院、西花園等等。左圖是二進院的主樓,是主人居室,當是全宅院的重點所在。整個院落底層設抱廈,飛檐斗拱,莊重華麗。樓房磚牆厚實,裝飾方型和圓型窗口,更顯雅致。

仁義禮智信保一方文明昌盛
一個稱雄商界500年晉商的繁榮,絕不僅僅是靠著偶然的機遇與能吃苦翻山越嶺走西口就能造就的,這其中還包括了晉商面對戰亂和變革等不利形勢,趨利避害,以及將中國傳統儒家文理義、信融合運用起來的艱苦付出,所以,我們去城隍廟、文廟去窺探一番晉商繁榮的背後。
城隍廟是晉商財富的守護神。在清朝明城隍廟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場所,許多公共活動也在這裡進行,而當時這些事務都是在商人的領導下進行的,所以不論是它的規范還是豪華程度都超過了街道另一頭的縣衙。一來,大型公共活動的舉辦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足見晉商的富足;二來城隍廟素有保護一方水土的寓意,晉商對於當地的古建必然肯出資興修,以求所供各路神仙可保平安。
古代城池的建設都講究"東文西武"的格局。平遙文廟靜悄悄的坐落在一條不起眼小街上,這裡在對外開放之前一直是平遙中學所在地,自始至終就是平遙這座小城的文脈。山西是一個被儒家文化浸潤很深的地方,儒家思想提倡人與人交往時,態度要溫和、恭敬,要互相忍讓,這些品質在晉商經商做生意時當然更加需要。山西商人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經過融會後納入到經商的范疇中來,有些觀念經過改造,甚至成為他們安身立命的主導思想。
縱橫老街鋪看晉商一世繁華
榆次老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進來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老城占地一百萬平方米,老城店鋪林立,古跡遍布,各類專題民俗博物館點綴其間。因此,榆次老城被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景區內建築氣勢雄偉,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構造精巧,是一處優秀的以古建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結地。其地理位置獨特,是晉商旅游黃金線路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