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古剎雲巖寺 沉寂千古謎
日期:2016/12/14 18:39:35   編輯:古代建築史 1200多年前,唐代高僧自在禅師開創雲巖寺,“伏牛山”也由此得名,歷史長河中的雲巖寺,曾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並稱中原四大名寺,是中原佛教的發祥地之一,這座千年古剎可謂興極一時。
如今,這座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嵩縣白河鎮的深山禅寺,只有少數遺留下的殘碑古跡,在千年銀杏樹的見證下,無言傾訴著昔日的輝煌。在連續三天的探訪中,作者試圖穿過歷史煙雲,感知千年古剎雲巖寺,而這方土地,在歷經興盛和沉寂的背後,寫滿了神秘的傳說。
未訪古剎先聞傳說
來白河鎮的第一天,作者便迫不及待地向周圍人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不約而同的是,每個人提到的關鍵詞多是圍繞“雲巖寺”和“千年銀杏”。談及雲巖寺,當地人都能繪聲繪色地講起一段廣為流傳的傳說。
相傳,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一個法號叫“自在禅師”的僧人在本地吳興(今浙江境內)先拜徑山禅師為師,接受過具足戒後,又到江西南康拜當時的高僧馬祖道一為師,在其教誨下學道既成。
一天,馬祖道一對自在禅師說,其所修的這一派佛教為南傳佛教,也叫小乘,北傳佛教則叫大乘,為漢明帝劉莊派人到西天取經,並用白馬馱回四十二章經和釋迦牟尼像,傳至中國北方內地,印度兩位高僧隨之而來,在洛陽建立了白馬寺,當朝對佛教十分尊崇。
“你既已決心弘大佛教,就應到洛陽一帶尋訪名山,接受白馬寺高僧的教誨,使南北佛教交流融合。”隨後,馬祖道一修書一封,讓自在禅師前往洛陽拜見白馬寺高僧。臨行之時,自在禅師詢問,欲訪北方一名山修道,不知何處為好。馬祖道一回稱:逢牛則止。
在清康熙年間的《河南通志》卷七十中,記錄了雲巖寺始建的這一傳說:“自在禅師學道既成,欲幽棲名山,問於師,師曰:逢牛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