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巖古鎮、孔學堂、濕地公園、花溪公園或將合一
日期:2016/12/13 20:10:1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將位於花溪境內從北至南的孔學堂、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花溪公園、青巖古鎮捆綁在一起,采取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方式聯合申報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在調研完青巖古鎮旅游現狀後,花溪區商務局有關人士提出的建議。
■ 三大“症結”導致青巖“不火”
為加快花溪區旅游業發展,日前,花溪區商務局組成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聽取情況介紹、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就花溪區青巖古鎮旅游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據統計,目前,青巖古鎮僅是作為省內旅游線路上的一個補充景點,游客接待以本地休閒游為主,外來游客數量不多,尚未真正形成旅游目的地,游客旅游時間在2至3小時以內,旅游附加值較低。
調研人員分析指出,青巖之所以“不火”,主要是基礎設施滯後、旅游服務配套設施滯後、景區景點保護挖掘滯後等問題明顯。
其中,吃住游購娛等配套亟須加強。統計顯示,目前,青巖鎮餐飲經營67戶,面積在150平米以下的零散經營戶占80%,以經營青巖特色小吃為主,針對日益增長的本地游客接待能力和檔次越發不足;住宿僅有80個床位,以小規模低檔次為主,接待能力不足,同時沒有配套設施完善的度假型酒店,無法滿足高端度假人群需求。
旅游線路僅為單一的南北明清街一線游,游覽時間只需2-3小時,游覽內容少;無大型旅游商品賣場,基本處於零散經營小商戶階段,檔次低、場所小,導致旅游附加值不高;古鎮內無酒吧、無演藝等娛樂設施,更沒有上檔次設施完善的休閒娛樂節目和度假場所,游客無法有效利用空閒時間,留不住人。
同時,由於古鎮內環境限制,不少傳統手工藝如素席、玫瑰糖制作、扎龍、花燈戲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未得到良好的保護和傳承,更未能形成青巖自身的特色品牌文化。
■ 捆綁發展 打造品牌
結合調研的情況,花溪區商務局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打算。
首先,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做精做細,全面完善景區配套設施,提升旅游景區整體形象。集聚行、購、食、住等要素,進一步完善各項旅游功能;加強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旅游業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
為做好文化保護欲傳承,做到開發是保護性、開放式開發,並做好在旅游開發的動態開展中實現對民族文化更好地保護。
將青巖630年的傳統歷史文化融入到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客戶關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實現新發展。結合青巖古鎮開發的現狀,擬將景區范圍擴大5.8平方公裡,集古鎮田園風光為一體,充分體現田園古鎮的風貌,增強旅游接待能力。
考慮到花溪區范圍內景區多、資源豐富,該局還提出將位於花溪境內從北至南的孔學堂、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花溪公園、青巖古鎮捆綁在一起,采取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方式聯合申報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貴陽4月13日電 記者路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