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陝南古鎮老街村 資金缺乏開發得不到重視
日期:2016/12/13 20:09:44   編輯:古建築紀錄
恆口老街舊居門前的拴馬樁石雕
熨斗古鎮的明清舊居
熨斗古鎮遺存的古戲樓
恆口街中的三聖廟
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陝南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旖旎風光。在這些風景名勝之外,還有著一些古鎮、老街或村落,它們或許已經被世人所遺忘,或許被城鎮的快速發展占據了原本的生存空間,但是它們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裡。
為了尋找大家所不知道的陝南美地,從上周起,本報記者開始尋訪安康市的一些古鎮或村落。雖然這些地方如今已看不到當年繁華興旺的盛景,但是在古鎮的各種遺存中,一條已然荒蕪的古道,一片古香古韻的民居,一幢華美精巧的戲樓,歷經千百年仍靜靜存在,路中間的石板斷續相連,留下了歷史摩挲過的縷縷痕跡。
恆口老街
多種文化相互交融熨斗古鎮鎮子雖小故事不少
多種文化相互交融
恆口鎮位於安康市漢濱區西部,始建於北宋。古鎮興於明、清,歷代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文化積澱豐富,商賈雲集。據當地縣志記載,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湖、廣、閩、贛和黃河流域的晉、豫等地有移民遷入,在恆口鎮內建有眾多會館,形成了融秦楚、粵閩、巴蜀文化交匯於一體的現狀,自古以來就是陝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之重鎮。
從恆口鎮的農貿街穿過,前一刻還是車水馬龍、店鋪林立的商業街,步入老街的那一刻展現在你眼前的卻是一片獨立天地中的閒適與安靜。漫步於老街的石板路上,兩旁多是明清遺存,以一二層傳統民居為主,小青瓦坡屋頂,穿斗結構。青黛色基調的房屋樸素而淡雅,而漆紅的木條門又為老街抹上一縷動人的嫣紅,更有紅牆灰瓦的殿堂廟宇建築點綴其間。春日和煦的陽光灑下小鎮時,有老人搬著小木椅坐在門前,捧著大瓷缸子悠閒地喝著一天的第一杯清茶。老街的居民淳樸好客,當記者提出要進屋參觀時,大家都會爽快地答應,更有熱情的居民向記者介紹自家老屋的故事,看似平淡的話語中卻難掩一份自豪與欣慰。
這裡不僅建築風格融合了多種文化,宗教文化的融合發展有著更為直觀的體現。恆口老街的三聖廟,歷來享受著恆口鎮居民的鼎盛香火。記者來到三聖廟時,正值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廟會,舞獅、彩船、漢劇小場子,居民們敲鑼打鼓地期盼一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步入三聖廟,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莊嚴肅穆的獻殿,青瓦白牆,雕梁畫棟不一而足,屋脊正中雕刻著龍鳳呈祥。鋪著青石磚的干淨的院子地面上還有著“福”字圖樣。在上殿裡依次供奉著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三尊塑像。環顧寺廟,游人會驚奇地發現在屋檐下掛著諸多樣式古拙、筆畫遒勁的牌匾,或為祝壽,或為謝恩。而在寺廟後院花叢遮掩的背後,還存留著幾塊清朝的石碑,訴說著三聖廟的往昔歲月。三聖廟往東不遠就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天主教堂,哥特式的教堂與飛檐青瓦的寺廟,在同一條老街上遙遙相望,東西方的宗教文明在時間的默默推移中滲入了老街的骨髓。
在老街的行游中,記者還遇到了一位來自安康市區的姓楊的攝影愛好者,他正在對著一戶老屋院落不停地按動著手中的快門。“恆口老街我來得挺多了,但是每年我仍舊會再來幾次,不知為何這片老街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開發。”當問及對於老街未來的展望時,楊先生說:“ 希望這片老街不會被高樓所替代。”
熨斗古鎮
鎮子雖小故事不少
“千人頭上一棵樹,三步梯子見藥鋪。熨斗街有三個包,中間有個關帝廟。熨斗街上馬鞍行,九個獅子睡一坪,古樓在上層。”這是熨斗鎮86歲的龐大富老人還依稀記得傳唱過的歌謠,古樹、店鋪、關帝廟、戲樓,這大概就是龐大富老人對於熨斗古鎮最深刻的童年記憶了。
蜿蜒曲折的二級公路,穿梭於雲與水之間,記者從石泉出發1個多小時的車程就來到熨斗古鎮。剛聽到這個鎮時,記者就被它奇特的名字所吸引,據當地村民介紹,以前熨斗鎮叫筒車壩,其地形像舊時縫紉用的熨斗,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後改名為熨斗壩,後來叫做熨斗鎮。此外,鎮名的由來還有著另一種傳奇的說法,道光三年七月,洪水猛漲,沖毀了筒車,就有陰陽先生說水火不相容,想要防治水患必須用火物鎮壓。而熨斗即為火物,紅燙的熨斗無疑可避水驅水,故將鎮名更名為熨斗鎮。說來也怪,自熨斗名字叫開後,該地竟再也未發生過大的水患,老百姓安居樂業,大自然風調雨順,熨斗鎮就一直叫到如今。
據說,明清時期,熨斗鎮每逢集日,街上川陝客商雲集,商貿興隆。當時有著“白龍下川,黃龍入陝”的說法,白龍即棉花,黃龍指黃表紙,也就是說陝西的棉花運往四川,四川的黃表紙和食鹽運入陝西都得通過熨斗鎮的中轉運輸。當年的熨斗街有十多家百年老字號,“元茂盛”“天成祥”“榮壽堂”“鑫順利”“長興久”“喬泰和”等,老字號多為藥鋪和旅店,往來客商不僅在此歇腳,還互通商道信息,繁華勝景可見一斑。
鎮中過去的老人,癡迷於皮影戲和漢劇,皮影戲在漫長的時光消磨中已在鎮上失傳,而漢劇則還有幾位老人傳承。龐大富老人說,在舊時,但凡有外地精於漢劇的師傅來鎮上歇息,鎮中的老人們都要熱情地挽留下來好好招待幾天,相互交流探討漢劇文化。鎮中的古戲樓雖歷火災,卻仍有部分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在漆金的橫梁雕刻與松鶴延年的背景畫卷中,依稀能懷想戲樓傳來聲韻悠長的婉轉唱腔。
資金缺乏
開發得不到重視
一個老街,一個古鎮,雖然已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少有游客到訪,即使問及當地人,可能也無法將這兩地當做當地的著名旅游景點鼎力推薦。但當你真正走過一遍後,不得不承認,兩地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度絲毫不遜於其他名勝古跡,但為何遲遲得不到重視?為此,記者采訪了當地相關負責人。
記者聯系了恆口鎮副鎮長劉敏,在談到恆口老街的開發時,劉副鎮長告訴記者:“恆口老街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歷史遺存,但並未得到外界的廣泛認同和了解。即使是在安康市內都存在著知道恆口而不知道恆口老街的情況。”而另一個制約當地開發的難題就是資金問題,“恆口老街的保護與開發都需要大量的投資支持,而外來投資商對於恆口的經濟狀況依舊是信心不足。”對於恆口老街未來的發展,劉敏談到,鎮上目前正在申報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希望能夠通過這一途徑將恆口老街打出名氣,獲得社會廣泛的認知。
隨後,記者又采訪了熨斗鎮人大主席劉清玺,他告訴記者,長期以來,熨斗鎮都作為石泉燕翔洞景區的一個附屬景區,未能開發出自己的獨有特色。“熨斗鎮地勢偏遠,受到很大的地理條件限制,從安康市區來熨斗鎮需要3個多小時的車程,很難有投資商能關注到這裡,資金來源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同時,鎮裡的景點也較為的單一,缺乏豐富多彩的各種游覽項目。”小鎮的游人多數都是游覽完燕翔洞後順道經過的游客。
同時劉清玺介紹,隨後熨斗鎮會規劃開發附近靈雀山佛教文化園,並將之劃歸為熨斗景區的一部分,在富水河上開設富水漂流,多元化小鎮的可游覽性將幾個小景點統一形成一個大景區。另外,鎮上還引進了數畝杭白菊,到秋天時就可開放,還可加工為菊花茶。依托古鎮的歷史文化、山水風情以及燕翔洞景區的影響力,熨斗古鎮一定會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