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寫真:歷史變遷中的陶瓷古鎮
日期:2016/12/13 20:03:07   編輯:古建築紀錄廣東梅州大埔縣高陂鎮位於韓江中游,是廣東省重點建設的中心鎮和陶瓷科技創新專業鎮。700多年來,當地的陶瓷產業發展興盛,陶瓷質地優質,被銷往世界各地。而高陂碼頭——“望江碼頭”則成為當地陶瓷外銷及舊時人們“下南洋”的重要起點。
據高陂鎮宣傳委員張桂超介紹,高陂鎮地域面積308.91平方公裡,現居人口8.6萬余人,其中,海外華人華僑約6萬人。高陂鎮望江碼頭是舊時韓江河系上最為繁忙的碼頭之一,悠悠江水承載著高陂人發展陶瓷、漂洋過海的動人傳說。記者循著韓江,來到高陂鎮老碼頭——望江碼頭,踏入古香味十足的高陂老街。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老街過道上孩童嬉戲,車輛穿梭於路中央,兩旁的騎樓建築蘊含著中西方特色,饒有韻味。“高陂老街於1891年始建,至今已有120多年歷史。”張桂超說,“街道主要以騎樓建築群為主,以河唇街、福地街、嚇橫街等6條街道組成,形成一個‘高’字。”
走入縱橫交錯的高陂老街,仿若進入小型迷宮。張桂超說,第一次走進老街的人若無高陂人帶路極易迷路。“街道呈現‘高’字,每條街都通連,外地人在老街行走容易繞回原地。”張桂超說,“上世紀90年代老街很繁華,由於高陂陶瓷業發達,吸引近2萬名外來務工者,數百家各式日用品商店在老街開設,非常熱鬧。”
記者走在老街通往碼頭路上,一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廠房建築映入眼簾。“這是以前的陶瓷廠,距離碼頭僅1公裡左右。為了方便水運,陶瓷廠特地建在離碼頭不遠處,現在已作他用。”張桂超說。舊時工人就是在此上班,每天工作到深夜,有時甚至忙到凌晨兩三點。
53歲的大埔縣陶瓷高級工程師丘昭標從小在韓江邊長大,由於從事陶瓷行業,高陂的望江碼頭曾是他每天必到的地方。“高陂碼頭曾是高陂鎮最興旺的地方,每晚都有工人干活到凌晨。工人都推著獨輪車拉貨到碼頭,為方便工人晚上往船上搬運瓷器,碼頭邊還特地安了個大燈。上世紀60年代開通陸路後,直到90年代水運才逐漸被取代,現仍有不少老華僑通過水路尋找回家路。”丘昭標說,“我的阿姨就是從這個碼頭登船下南洋到馬來西亞生活的,由於陸路交通不斷替代水路運輸,1971年她曾從水路直上汕頭轉站因不識路,我們特從碼頭登船到汕頭接她。”
“以前媽媽在世時,阿姨會每年寄家書回來,信封上就寫著‘中國汕頭高陂某村某人收’即可。”丘昭標說。可見舊時高陂鎮的貨運地位之高。
高陂老街和望江碼頭成為了當地陶瓷發展的歷史見證,為保護高陂人的歷史記憶,高陂鎮政府以保護老街舊貌為出發點,打造老街古鎮風情。韓江河段將斥資2億多元人民幣建成韓江(高陂)樞紐工程,將把老街古鎮風情與名人名居、陶瓷工業園(展區)串聯成庫區游覽路線,吸引更多人到高陂鎮體驗韓江水域的特色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