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門頭的樣子 現代快報記者 顧炜 攝
說起南京江寧淳化的孫家邊古民居,讓驢友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重又一重的石庫門。東南大學教授張燕說,孫家邊的石庫門雕刻比楊柳村的要好,其中儀門的磚雕最精致,上面的“承先啟後”四字,是康熙皇帝親筆題寫,而且這處老宅,還有著和曹雪芹家族一樣的堂號“萱瑞堂”,因為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就來自這裡。遺憾的是,最近網友“江寧八夜”去孫家邊古民居參觀,卻發現儀門的磚雕門套不見了,變成了水泥門。那精美的磚雕門套去哪了?村民說,被6戶村民以15萬的價格賣了。網友調侃,要是康熙爺知道自己御筆親題的門套被15萬賣了,沒准氣得從皇陵裡跑出來。
真有這種事?現代快報記者展開了調查,發現磚雕門套確實是被賣了。那麼,村民私自賣古宅磚雕門套是否違法?15萬,是虧了還是賺了?
老宅儀門磚雕門套變成了水泥牆
網友“江寧八夜”帶路,一路直奔孫家邊。在孫家邊70號,現代快報記者找到了孫家邊古民居。古宅看起來很高大,古宅的門都是一重重的石庫門。古宅大門上面有著一些殘留的雕刻圖案。從第一進古宅出來,看到一堵厚實的水泥牆,和古色古香的老宅很不搭調。
“這就是儀門,如果磚雕門套沒有賣掉,會讓你感到驚訝的。”“江寧八夜”說。古宅的後院裡,走出一位村民,這位村民說,磚雕門套是去年賣掉的,現在能看到門套痕跡的,就是門楣上有兩個釘子。村民說,磚雕門套賣掉前,這個古宅快要坍塌了,賣掉後,整面牆都由青磚變成了水泥牆。

被拆掉門頭後現在的樣子 現代快報記者 顧炜 攝
6戶村民開會決定,賣15萬元!
“雕刻十分精美,圖案有龍有鳳,保存得非常完整。”交談中,旁邊住著的幾戶村民也湊了過來,一位姓孫的知情者說。
“這個古宅歸6戶村民共有,去年的時候有人向他們提出要買古建築上的磚雕門套。他們當時並沒有一下子就答應,而是在開家庭會議商量之後以15萬元的價格賣了。”對於買主的詳細情況,孫大爺並不多說,只說是賣給了一個外地人,似乎是鎮江的一個包工頭。15萬元其中的1.5萬元,拿來修繕快坍塌的古宅。剩下的6家人均分了。記者觀察到,磚雕門套所在的屋子很多地方都被抹上了水泥,對面的那堵牆還被砌上了現代的建築材料來加固。
“承先啟後”據說是康熙親筆題寫
“我也是去年知道,特別生氣。”江蘇孫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孫觀懋生氣地說,“孫家邊124號,就是我家。”孫家邊的古宅原來面積很大很大,在江寧赫赫有名。古宅大約有300多年歷史了,和曹雪芹家的堂號一樣,都叫“宣瑞堂”。
孫觀懋解釋說,康熙的奶媽孫氏,康熙待她如親生母親。她的兒子曹寅也是康熙的陪讀。而這位孫氏就是孫家的人。康熙六下江南5次入駐江寧織造府,有一次還專門到孫氏的娘家孫家邊微服私訪,並賜予了奶媽,也就是曹雪芹的祖母孫氏“宣瑞堂”的堂號。不僅如此,康熙還在孫家古宅親筆題寫“承先啟後”。
“由於孫氏的關系,當時孫家財產很多,被稱為‘孫百萬’。”孫觀懋說,他姑姑曾經在家裡看到過祖上留下來的牌匾,是當時“吏、戶、禮、兵、刑、工 ”六個部送給孫家的,究其原因可能與康熙有關。孫家古宅是怎麼破落的呢?孫觀懋說,抗戰時,孫家邊被日本炸過一次,壞掉了一部分。文革時候又被毀壞了一部分。“到了現在,就僅存花廳一處和幾間居室了。”
磚雕很見功力
東南大學教授張燕曾經兩次實地調查這個古宅,張燕說,那座老宅是孫觀懋的祖宅,孫家邊老宅的石庫門和磚雕門套保存非常完整,雕飾繁滿細密,比江寧楊柳村還要好,“在南京老城內外已難尋覓”。
石庫門上方加飾懸柱式磚雕門套,上枋壓地隱起壽字祥雲,束腰刻一排21個不同壽字,字匾正中刻楷書“承先啟後”,字匾一圍刻回紋。左右肚兜以剔地起突法雕房廊人物,下枋所刻回紋纏枝蓮最見功力。
不是文物,不違法?
成龍買了徽派建築,英籍華人周賀桐買了多棟建築移到南京……而南京孫家邊,6戶村民則是賣了自家古宅上的磚雕門套,這是否違法?
南京市文廣新局的一位負責人說,江寧淳化上報來的古民居中,只有鎮西村一處古民居,孫家邊古民居不在其中。這位負責人說,孫家邊由於古民居所剩不多,整體環境被破壞了,所以,當時沒有被列入《文物保護名錄》。
“由於沒有被列入文物保護名錄,它就不是文物,就不受文物法的保護。產權人可以對自己的房子進行處理。”這位負責人連歎遺憾,他說,如果南京人從外地購買進徽派建築,這個無法管;但是南京人如果私自賣古宅,是應該管一管的。這個磚雕門套挺精致的,被賣了很遺憾,但是沒有辦法,不屬於不可移動文物,他們就沒有權利進行處罰、干涉,因為沒有法律依據。
磚雕門套15萬,虧不虧
有的說,賣虧了
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的專家說,磚雕門套值什麼價主要看幾個方面,首先是什麼年代的,其次,要看當時的雕工,再次,要看磚雕門套的來歷,如果和皇家掛鉤,身價就更不凡了。最後,要看保存的品相。另外一位專家也說,如果這個磚雕門套,真的和康熙有關,而且保存又那麼好,15萬元,是有點少。
有的說:不值這個錢
“當年老城南拆遷的時候,我也收購了一些磚雕門套,其中非常完整的就有兩套。”南京城市記憶尋訪團發起人高松說,當年,他在老城南用幾千元的價格就收下了磚雕門套。這個磚雕門套賣了15萬,高松認為,應該是賺了。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汪永平說,磚雕門套離開了古建築本身,就失去了它的歷史價值,就貶值了。
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汪永平呼吁,對江蘇的古村落加大調查力度,要讓它們成為“文物”被保護下來,不然,就會被拆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