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漫川關古味

漫川關古味

日期:2016/12/14 20:39:1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古鎮漫川關,位於山陽縣東南邊陲70千米的漫川鎮,地處金錢河與靳家河之匯合處,以地貌廣大水域寬闊而得名。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陝鄂之邊,歷代均於此設防,隴海鐵路通車前,漫川為水旱碼頭,為陝鄂豫蜀物資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

  漫川關歷史悠久。春秋時為蠻子國;戰國時,楚致方城經此通過,秦楚分界碑今還尚在;北朝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33年)置漫川縣,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並人豐陽,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5年)設巡檢司,清為裡,民國為鎮。南宋時,這裡是宋金雙方反復爭奪的迂回戰場。明清兩代,這裡水運發達,當時興建的船幫會館、湖北會館、武昌會館、騾幫會館,武聖宮等建築物今被列為保護文物。山陽八景之一的漫川關依山傍水,群山環繞,東有崔嵬的龍山,北有巍峨的鹘嶺,西南有磅礴的鄖嶺,金錢河、靳家河穿境而過。這裡氣候溫濕,盛產柑桔、稻米、芝麻、桐油等。今漫川關鎮設在街道,居民多南人,講禮儀,善巧言,語言婉轉,圓潤如歌。漫川街道長而狹窄,均用石條石塊石子鋪成。兩旁民宅,多以木板為牆,房屋小巧玲珑,上有一層閣樓,繪畫山牆,翹龍風角,明鏡懸頂,古色古香。街道日日有集,商鋪頗多,一直延續著“男人下田,女人擺攤”的習俗。汽車站連接山漫公路、色漫公路、漫津公路,交通方便。古鎮漫川關不僅古風猶存,且新貌迷人,難怪人們贊曰:“漫川關,景色鮮,不似江南勝江南”。

山陽縣漫川關現存陝西省規模最大的清代古建群。建築兼容南北古建風格,對研究明清建築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現在正在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集中代表是雙戲樓,南北建築風格在一樓展現,在古建中少見。下圖為修復後的雙戲樓全貌,當年繁華可見一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