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第一鎮——通關古鎮
日期:2016/12/15 16:23:59   編輯:古代建築據史料記載,茶馬古道在墨江縣通關境內有60公裡,南端起點是把邊江吊橋(團山村新橋組旁)北端終點是阿墨江上鐵鎖橋(現忠愛橋橋址),沿途經過哨牌、通關街、回龍3個驿站,由於山高谷深坡陡,路途比較坎坷,在泥濘、險峻路段用青石鋪設,現仍完整保留著被行人和馱馬踩得光溜溜或馬蹄印達2厘米深的青石板。其中有長達6公裡的長坡叫涼亭坡,坡中設有涼亭、小石缸供行人休息飲水之用,典盛時期古道每天通行的馱馬有1000多匹,馱牛500多匹,人力挑運的幾百人。運輸的貨物主要為普洱茶、磨黑鹽、新羅棉花,以及推煙、布匹、金屬器物等工業產品。
古鎮風貌古樸典雅、落落大方,街道寬8~10米,長有1公裡,中央用3條條石鋪墊,整條街型中間低,兩頭高,街頭稱“頂塘”,街尾稱“雲盤”,沿街是整齊的宅院、客棧和馬店。
古鎮有許多古建築,著名的有現已被損毀的朱居山下的魁閣,武居寨下鎖水閣,雲盤山上的武廟,頂塘坡頭有觀音廟,芨蕨壩有子孫廟,還有雄偉的將軍碑,現在仍保存完好的有原鄉長許時明豪宅(現政府四合院)、許永安的石雕埔台、張祖比的門牌坊、李委員的花大門、千古流淌的白沙水井。
沿街的老宅、馬店、老客棧如今已改造成現代住房,但保留著部分雕有各種奇花異草、飛禽走獸的房檐、門窗、板壁。
如今的通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坎坷的古道,悠長的馬幫、低矮的客棧被高速公路上飛奔的車輛、豪華的賓館所代替,留給後人的是神奇的茶馬古道文化和來賓的旅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