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奇秀——井陉縣蒼巖山福慶寺
日期:2016/12/14 17:31:55   編輯:古建築紀錄 蒼巖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陉縣境內,北距井陉縣城30公裡,東北距石家莊市70公裡。蒼巖山所在四周方圓幾十裡皆為荒山禿嶺,唯獨此山林木蒼翠,古樹蔥籠,峭壁巖,處處綠色,故名“蒼巖”。山高一千多米,奇峰險崖,挺拔峻秀,山上飛瀑高懸,山下清泉流暢,沿途建築成群,或依危巖,或跨斷壁,或沿山曲而萦回,構築巧妙,擇景幽奇。古人以“萬景臨諸壑,千峰拱上方”的詩句來贊美它。山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景色迷人,是避暑勝地。山中有著名的福慶寺,相傳隋炀帝之女南陽公主曾在此削發為尼而名傳天下。
福慶寺是蒼巖山上的主要寺院,原名興善寺,始建於西晉,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至隋代曾擴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是一座依山而築、臨景而置的古廟建築群。
福慶寺內有大佛殿、圓覺殿、靈官廟、梳妝樓、關帝廟、藏經樓、蒼巖古塔、公主祠等建築,有的依崖,有的臨壑,裝點在蒼山綠樹之中,景色特別幽美。從正山門沿澗入山,過萬仙堂後,一路上怪石嶙峋,白檀茂密,雲岚飄渺,山徑蜿蜒,至“懸蹬梯雲”,山勢更陡,向上攀登三百六十多級石階,才到達大寺門前,門上有聯:“殿宇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道出了這裡的自然意境,耐人尋味。門前在兩座對峙的峭壁上,架有飛橋,橋上有殿,即橋樓殿和天王殿。
相傳隋炀帝之女南陽公主因不滿當時父皇殘暴,朝正腐敗,不辭遠道來此削發為尼,靜心修度,行醫濟世。於是寺名亦隨之名聞天下,成為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
南陽公主祠在橋樓殿以北,亦是福慶寺主要建築之一,是為紀念隋炀帝之女南陽公主在此出家為尼而修建的。祠寬三間,進深一間,坐西朝東北膚有斷崖,面臨絕壁,飛檐斗拱,畫棟雕梁。檐下掛風铎,共聲悠揚。祠內置三佛龛,正中塑公主像,其兩妹從侍兩旁。兩側各塑有樂伎12名,手執樂器,有彈有吹,神態自如,形象逼真。牆上布滿壁畫,都是以公主修身得道、濟世救人的故事為題材,工筆彩繪,色彩鮮明,線條流暢,層次分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頗有藝術價值,至今仍保存完好。公主祠後面有一山洞,洞內建有公主寢殿,原有公主木雕像一尊,側身而臥。祠南有一磚塔,八角五層,高約10米,玲珑別致,為明代晚期所建造。
此外,從橋樓殿向東行,經圓覺殿、南天門,過“空谷鳥聲”,即至“竅開別天”。這裡是一處懸崖絕壁,游人至此已無咱可行。只見崖畔有一山洞。若進洞沿著洞中小路,一路曲折盤旋,拾級而上,最後至出洞口已是在山巅的一山凹處,極目遠望,天高地闊,氣象萬千,真是“竅開洞府,別有天地”,故名“竅開別天”。
推薦閱讀:
紹興魯迅故居
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菽莊花園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
市城區南塔嶺又現西漢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