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畜禽養殖愛上“高科技”
日期:2016/12/13 18:52:16   編輯:古建築紀錄自動喂料、自動飲水、自動光照、全程監控,每只家禽腳上都有藍色腳環,上面印有二維碼,消費者隨時可掏出手機掃一掃,生產日期、屠宰時間、保質期、養殖周期、養殖企業等全都一目了然……
借“五水共治”的東風,千年古鎮建德梅城整合資源,幫助養殖戶轉型,探索建立省內最先進的畜禽養殖生態產業鏈。
雞鴨搬新屋,全自動養殖杭州獨一家
李衛強是南峰村的村民,原本是養殖戶的他最近成功“轉型”,成了建德市豐收禽業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工。雖干的是老本行,可侍弄起手下10萬余只雞,他用的都是“高科技”。
每天早上8點,他准時來到位於梅城鎮濱江村的單位,在消毒間換上藍色的養殖服,經紫外線消毒後,進入養殖雞捨,將准備好的飼料倒進自動喂料機。
與一般的養殖雞捨不同,豐收禽業采用的是省內最先進的養殖技術,擁有國內先進的全自動養殖流水線,是杭州唯一擁有該流水線的肉雞養殖場。自動喂料、自動飲水、自動光照,喂料的多少、水量的大小、光照的強弱,系統都會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節,實現肉雞成長環境的最優化。此外,養殖場內的雞都“出身名門”,是從省農科院引進的優良肉雞品種,分別住在10幢“別墅”中,樓內設有28只攝像頭,全程監控,每一只雞都有“成長記錄”,還定期由農科院做抽樣“體檢”。
看著這些雞一天天長大,李衛強每天都樂呵呵,與前段時間的愁雲慘霧大不相同。
原來,今年“五水共治”轟轟烈烈,他的養殖棚在畜禽養殖整治中被拆除了……提起那段日子,李衛強已沒有當初的難受與不解了,他指著遍植綠樹的園林式養殖場,“我原來養雞養鴨,雞糞鴨糞根本管不了,只能由著到處亂排,養殖棚裡臭都臭死了,沒辦法,這是飯碗,再臭也得忍。現在好了,有了先進的技術,工作環境也變好了!”
畜禽零排放,可循環產業鏈渾身都是寶
畜禽養殖整治,為的就是從根源上解決溪水的污染問題,梅城鎮嚴格控制養殖審批手續,要求污染零排放,對沒有達標的一律整治、關停、拆除,養殖必須要過環境關,必須處理好糞便等“廢物”的排放。
“我們不僅過了環境關,還實現廢物利用,是真正的生態養殖!”豐收禽業負責人陳志勇指著雞棚中的稻殼,頗有些得意地說,“可別小看這些稻殼,將稻殼鋪在雞捨中,既為肉雞提供更加舒適干燥的生活環境,也使肉雞產生的糞便中伴有稻殼,利於糞便成型,為糞便的處理提供便利條件。這些糞便會定期運往有機肥公司進行回收利用,每年也能有一筆收入,這可以算是小稻殼有大作用了吧!”
除了對糞便的充分利用,廢水污水也絕不能浪費。養殖場建有專門的污水處理池和排污管網,處理量達300立方米,采用三格式污水處理,處理後沼渣可作為有機肥料,供給周邊村鎮、苗木基地,使其得到最大的利用,同時也為公司增加了額外的經濟收益。
“公司還在著手開發珍貴苗木種植基地,目前已經種植了上千株紅豆杉、楠木等珍貴苗木,苗木的培植用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沼渣!”在陳志勇眼裡,公司能在今年有如此大的發展,離不開“五水共治”的東風。
產銷一條龍,“定心丸”“放心藥”信息可追溯
生態化養殖保證了雞鴨的質量和產量,但養殖戶最關心的還是銷量。梅城鎮借畜禽養殖整治之機,幫助養殖戶和企業建立聯系,改變以往“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建立專業合作社,實現產銷一條龍的產業服務體系。
呂鳳貞是金華的養殖戶,一直以來他的雞鴨銷量都不錯,但今年春天禽流感的爆發,禽類市場一度關閉,使他陷入困境。在政府的積極協調下,他與建德市三弟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談好了合作,以平時的價格將手上雞鴨賣給公司,由公司統一屠宰,統一售賣。而他並不是唯一與三弟兄公司合作的養殖戶。
年輕的養殖戶張浩就更為幸運,他看准了梅城桐溪禽類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的優勢,早在2013年就加入合作社,雞鴨都是統一收購,統一運往三弟兄公司屠宰銷售,養殖沒有後顧之憂。“合作社和我們都簽了產銷協議單,根本不用擔心雞鴨賣不出去會砸手上!而且,合作社還經常請些專家來上課,提供技術、飼料配方、疫苗呢!”有張浩的例子在前,加上今年“五水共治”畜禽養殖整治的大環境,現在桐溪村110戶養殖戶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22個養殖棚,有一半是免費提供給養殖戶的,大家相互合作,干勁更足,收入與以前相比也有一定的增加。
產銷一條龍,消費終端也是關鍵,養殖戶有“定心丸”,消費者更有“放心藥”,三弟兄公司對家禽建立了信息追溯系統,做到了生產流程可追溯、全程冷鏈可追溯、產品信息可追溯,每只家禽腳上都有藍色的腳環,上面印有二維碼,消費者隨時可以掏出手機掃一掃,生產日期、屠宰時間、保質期、養殖周期、養殖企業等全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