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南京明城牆裂開幾米長大縫 雨天現“噴泉”景觀

南京明城牆裂開幾米長大縫 雨天現“噴泉”景觀

日期:2016/12/13 22:25:47      編輯:古建築紀錄

    有600多年歷史的明城牆歷經風雨,它的“健康”一直是咱們南京人最關心的話題。

    昨天,有網友在大型網站上發帖,對明城牆的保護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擔心,在帖子中,市民表示:“今天到東郊游玩,出了中山門以後向北沿著城牆行走,到達前湖時,發現城牆上有一個幾米長的大裂縫,都可以伸進去拳頭,下雨時很容易進水傷害牆體,希望有關部門前往查看,看看是否危險。”

    昨天下午,金陵晚報記者冒雨驅車趕往現場查看情況,發現從前湖到龍脖子段,城牆開裂的情況確實比較嚴重。文物專家在接受金陵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該對這段城牆進行全方位“體檢”,找出安全隱患,並盡快實施維修。

    金陵晚報記者 周俊 於峰

    裂縫很大,手能伸進去

    從網友發布的圖片上看,城牆上的裂縫從頂部一直貫通到城牆根部,裂縫的長度有十來米,最寬的地方,據金陵晚報記者目測有30多厘米。

    昨天下午,南京又下起了雨。金陵晚報記者驅車來到網友反映的城牆開裂處。來到現場,金陵晚報記者看到,這段城牆歷經風雨洗禮,在一個拐彎處附近,的確出現了一道長長的裂縫。裂縫從城牆頂部貫穿整個城牆牆體,到達底部。

    城牆上端的裂縫還比較小,然後一路向下,縫隙越來越大。到達牆體根部附近時,裂縫達到了最大。金陵晚報記者目測,裂縫的最大寬度有30多厘米,超過兩個成人手掌的長度,人的手的確可以很容易伸進裂縫裡去。

    金陵晚報記者仔細觀察,發現出現裂縫的地方,一些城磚已經剝離或者脫落,一些磚塊發生了斷裂。從裂縫往城牆內部望去,可以看到裡面有一些黑色泥土。

    雨天還會現“噴泉”景觀

    在附近游玩的市民陳先生對南京明城牆很有感情。他告訴記者,每過一段時間,他都會到紫金山附近的明城牆邊上走一走。在他看來,城牆出現開裂的情況並不奇怪,“畢竟是好幾百年的東西了!”

    陳先生說,他還曾見過城牆雨季時出現“噴泉”的情景。“雨下得大一些,就能看到很多水從城牆裡傾瀉下來!”陳先生告訴金陵晚報記者,當初朱元璋下令修建城牆的時候,為了給遭遇雨水侵襲的城牆減壓,是設計有排水系統的。但現在畢竟時間長了,明代的排水系統不能完全發揮作用,雨水就從裂縫裡出來了,形成了“噴泉”的獨特景觀。他認為,這樣有可能對城牆本體造成鼓脹,形成危害。

    陳先生希望,文物部門應該定期對明城牆做一下“體檢”,消除隱患,讓大家放心。金陵晚報記者從前湖沿著城牆往前走,在到達龍脖子附近時,又發現了多處明城牆嚴重開裂的現象。

    這段城牆曾經坍塌過

    “龍脖子到前湖這一段城牆在現存南京城牆中,的確可以算是最為年久失修的了!”著名文物專家、《南京城牆志》的作者之一王志高研究員告訴金陵晚報記者。

    王志高說,前湖附近的明城牆是依山而建,相對於平地上建的城牆,緊靠著山的城牆並不牢固,且這段城牆質量也較差,這是導致裂縫出現的重要原因。前湖附近的城牆還飽經戰火洗禮,“從1911年江浙聯軍光復南京到1937日軍攻占南京,這裡發生過多次大規模戰事,炮火對城牆也會造成危害。”

    前湖附近的明城牆,在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因暴雨而坍塌的情況。據《南京城牆志》記載,1991年7月11日,因為連降暴雨,這一段明城牆就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坍塌事故。

    專家表示將盡早維修

    昨天,金陵晚報記者為此采訪了南京著名文物專家、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楊新華說:“如果城牆上出現垂直而下的裂縫,問題還不算大,如果既有橫向的裂縫,又有豎向的裂縫,那就要警惕了,因為這會對城牆本體產生嚴重損害!”

    據金陵晚報記者了解,今年南京市文物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是完成玄武門至神策門的明城牆維修工作,但楊新華表示,文物部門也一直在關注前湖附近明城牆的開裂情況。楊新華透露,前湖、龍脖子段城牆一直是文物部門監控重點,每天24小時由監控探頭對牆體的變化進行記錄,已經持續了兩年。

    楊新華建議,如果條件允許,文物部門將找一個有資質的設計部門對這段城牆維修方案進行編制,然後確認維修隊伍,盡早完成前湖、龍脖子段城牆的搶險維修工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