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銅缸被游客寫字

2月25日,頤和園,廓如亭外面的磚牆上被刻了好多游客的名字。

2月25日,頤和園,銅牛身上被刻了幾個字。
故宮銅缸被刻“梁齊齊到此一游”引發公眾關注,近日記者探訪頤和園、天壇等多個保有文物的公園、景點,發現在文物上刻畫、塗污屬長期存在的普遍現象。對此,管理部門均稱無行政執法權,文物執法部門表示處罰刻畫、塗污行為存在取證難。
北京多文物成“留言板”
故宮“梁齊齊”事件發生後,有市民反映,頤和園內一座乾隆年間鑄造的銅牛身上也被刻得“遍體鱗傷”。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文保單位,發現除了文物銅牛身上被刻文字外,頤和園內乾隆年間建造的“廓如亭”外石牆上及“十七孔橋”的石獅橋欄上,也隨處可見游客塗刻的文字、圖畫等;天壇回音壁則塗刻著各式各樣的文字,俨然成了“留言板”。“在文物上塗畫是長期存在的普遍現象。”北京市文物局工作人員稱,塗刻給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屬於違法行為。
景點稱無權做出處罰
有市民認為,文物遭塗刻除了游客素質不高,也與管理不善有關,“既然違法,管理單位就應依法對塗刻的游客做出處罰。”
對此,頤和園稱,刻痕幾年前就有,文物是古物,從材料和工藝的角度上看,刻痕幾乎難以修復,園方能做的就是加強人防、技防,防止文物遭到再度破壞,“我們有專門的護園隊和督察隊,在很多地方也安裝了攝像頭,但游客多、流動性大,很難抓現行,只能以批評教育為主。”居庸關、頤和園及天壇管理處工作人員均稱,作為事業單位,發現塗刻只能制止,無權進行包括罰款在內的任何處罰。
處罰塗刻文物難取證
此前,針對“故宮梁齊齊”事件,北京市文物局負責安全執法的有關人士表示,市文物局及各區縣文委等具有行政處罰權的文物執法部門,處罰亂刻亂畫行為的難點之一,就是取證難,雖有監控,但景點往往面積大,要想對所有角落都一一照看到,仍非常困難。
市文物局相關部門此前表示,鑒於執法存在取證難題,已考慮在文保單位、景區公園增設攝像頭,加強證據收集。如今年故宮防盜系統改造時,防盜監控裝置可進行現場錄像。
■ 案例
頤和園 鎮水銅牛渾身“刺青”
近日,有游客反映,頤和園的銅牛因遭刻畫,造成永遠無法修復的傷害。
該銅牛位於頤和園新建宮門牌樓南側,四周除由雕花石欄圍繞外,還有一層銅柵欄保護。旁邊的立牌顯示,銅牛鑄造於乾隆二十年,牛背上鑄有乾隆撰寫的八十字篆體銘文《金牛銘》,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置。走近銅牛發現,牛頸除被人刻上“馬、世、五”等字樣,痕跡較深,牛腹、牛尾等也有多處刻痕。
除銅牛外,乾隆年間建造的“廓如亭”外的石牆上刻著游客留下的各式姓名,“十七孔橋”的石獅橋欄上隨處可見游客塗刻的文字、圖畫等。
【回應】
頤和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稱,園方只能加強人防、技防,防止文物再遭破壞,“銅牛外的柵欄就是後裝的。”另一工作人員稱,近年隨著加裝攝像頭,增加護園人手,亂塗亂畫現象已減少,但在懲處環節,由於園方沒有執法權,因此無法做出罰款等相關處罰。
天壇 回音壁變成簽名牆
周長193米的回音壁,是天壇皇穹宇的圍牆,也是景區內最出名的文物建築之一。如今走近觀賞,會發現這座以牆面光滑整齊,可連續折射傳遞聲波的神奇建築,已成為一道“游客簽名牆”。“發現時會立馬上前制止,但塗抹刻字是隨手就做的事,我們根本管不過來”,景區一名工作人員回憶,有時發現牆上新增了刻畫痕跡,回頭去找,游客熙熙攘攘,根本不知道是誰干的。
也有被記錄下來的案例。2009年4月,一名身穿黑西褲白襯衫,相貌清秀的年輕男子在回音壁上兩次刻字時,被熱心游客拍下。“他第一次在牆上刻了‘程威’二字,去圜丘游覽一圈後,又回來刻了一回。”
【回應】
天壇公園管理處邢先生稱,近年塗刻現象有所減少,不僅有游客素質提升的原因,還因為園方加強了管理。“回音壁前加裝了一圈鐵欄桿,隔開游客與牆壁,景區 重要文物周圍安裝了護欄”,邢先生說,景區內加了大量監控,專職工作人員監看,護園隊輪班巡視,希望能把游客不文明行為降到最少。
長城 示愛蜜語刻上城牆
“在長城上刻字寫字的不止中國人。”近日,網友在微博上曝光,居庸關長城上密密麻麻寫著各式各樣的文字,不僅有“張辰登上長城”的中文,也有“SHEALY ACEN”的英文示愛語。“古道賽風”說,七號敵樓內,到處都是這樣亂塗亂畫的文字,“挺恨人的,應該讓這些人有犯罪感。”
記者在微博上搜索“長城、亂畫”字樣,可找到101條結果,多數為網友曝光的游客在長城上亂塗亂畫的行為。
【回應】
居庸關長城管理處工作人員則表示,由於游客眾多,他們對此也很難管理,只能發現一起,制止一起,但因抓到“現行”的難度大,所以取證仍是難題。
■ 追訪
文物塗刻舉報數量逐年減少
“在文物上刻畫、塗污的行為,處罰起來也有法可依。”昨日,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文保工作者曾一智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66條規定,刻畫、塗污或者損壞文物尚不嚴重的,由公安機關或者文物所在單位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而作為文物使用管理單位,如頤和園、天壇等文保單位,雖然沒有行政處罰權,但有責任對記錄刻畫、塗污文物的破壞者予以制止,如破壞者對文物造成不可逆轉 毀壞的,文保單位要立即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或公安機關進行舉報、報案,由其進行裁量和處罰。故意或者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的,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那麼,到底一年有多少刻畫、塗污文物的行為被處罰呢?對此,北京市文物局舉報熱線工作人員稱,目前沒有對刻畫、塗污文物行為處罰量 的統計,但近幾年,不論是管理處還是普通個人,對此類行為的舉報呈現減少的趨勢,這可能與很多人不知道這種行為違法有關,文物局將會針對公眾反映的問題, 加強對管理方的督察及對公眾的文保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