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新化北塔

新化北塔

日期:2016/12/14 17:24:51      編輯:古建築紀錄

    新化北塔位於新化縣城北資水西岸,以方位命名。史書記載始修於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落成,但據民間傳說,清嘉慶年間,這裡原有一座木塔,年久失修而坍塌,後募捐重修,建明無扎架,周圍堆起土圍,隨塔升高,塔成將土運走,前後修了20年。塔身為青磚料石結構。據碑文記載:“塔基壓漿灌縫二十四層,中鎮金色,四周嵌珠玉。”塔高42米,八角形,角上嵌石舫,狀如翹角,覆鐵瓦,鑄銅頂,塔正門書“北門鎖鑰”四字,兩邊對聯曰:“正欲憑窗欄舒遠目,直順循級上高樓。”塔中有相對螺旋磚階直升塔頂,共492級,塔內七層,層層壁畫,書法及捐款人姓氏石刻。登塔憑窗,遠處群山疊翠,腳下資水流碧,梅城古貌盡收眼底,歷來名人登臨,賦詩甚多。明參政胡有恆有登北塔絕頂詩:“江流去處空,一塔鎖奔欲。勢鎮縣之北,氣雄資以東。舉頭疑日盡,長嘯直天通。擬更探奇勝,西南首望崇。” 

    解放後,由於柘溪水庫關閘蓄水,資江水位不斷上升,漫及塔基。1979年,上級撥款沿資水河岸,修建了北塔護衛堤。堤高10米,寬10米,長1500米,在通常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暴發時,可保塔基不被淹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