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寺
日期:2016/12/14 17:33:25   編輯:古建築紀錄 萬年寺為峨嵋山八大寺廟之一,與金頂一樣建有登山觀光索道,很多游客都把萬年寺作為自下而上正式登山的起點;另外一些游客則把這裡作游山結束的終點。
萬年寺始建於晉,原稱普賢寺;唐時更名為白水寺;宋時又更名為白水普賢寺。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為給太後祝賀70大壽,賜名為聖壽萬年寺。
無梁磚殿後側有著名的“行願樓”,內供萬年寺三寶:佛牙、貝葉經和御印。佛牙為明代國外友人所贈,據科學家鑒定,為古代劍齒象化石。貝葉經為明代暹羅(今泰國)國王所贈,上書梵文(古印度文)《法華經》。御印為明神宗朱翊爻賜建無梁磚殿時所賜。
萬年寺在息心嶺下,海拔1020米處。這天成的白水池在寺門左側平坦坦的山坳之上,至今水清如鏡。山影月色常常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又名明月池,是唐詩人李白游鑒峨眉,長留寺中,與寺裡的高僧廣僧文浚撫琴和詩的地方。池邊原有“唐李白聽廣浚禅師彈琴處”碑。以白水池為中心的四野秋色,用絢麗多彩來形容是遠遠不夠的。息心嶺下,獅子巖邊,缽盂山前,玉筍峰林之中,真是“秋色勝春潮“。楓葉、巖桑色紅如醉;銀杏的金色葉片,猶如蹁跹的蝴蝶飛舞在翠柏林中;合抱大的古楠,百株=千株蓊郁成林,在嚴冬將臨的季節,高擎著綠色的華蓋,捧護著人間的春意;還有一種水白蠟樹集成的灌木林叢,在黛綠的林海邊緣,盛開著繁星似的小白花,帶著瑩瑩的霧露,伴隨著習習秋風,在蒼茫的重翠襯在東西兩廂;藍天白雲,紅牆綠瓦,丹檐碧柱點綴其中,可謂彩幻如夢。每當夜幕徐降臨到白水池畔,池中琴蛙(學名仙琴水蛙)成雙成對,恰像年少和美的夫妻,“夫唱婦隨”地合秦起1351……和諧悅耳的樂曲,播向祥和的人間。這樂曲伴和著萬年寺中點點暮鼓和聲聲梵唱,能不令人想起李白和廣浚的詩聲琴韻?這三丈見方的山泉,卻包羅著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和許許多多的人世滄桑。白水池邊丹桂成林,一到秋高氣爽的季節,金黃色的串串花珠,沉甸甸地掛滿了枝頭,散發出陣陣清醇的花香,飄過密密的林叢,飄過香煙缭繞的绋堂,此刻成為介導博愛眾生的佛陀蓮台前的供品。這裡雖然聞不到佛海裡的“七寶”之香,也看不見倚雲而栽的“七重寶樹”,但給人們帶去的卻是衣袖裡的馥郁的丹桂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