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紅學泰斗周汝昌萬件遺物捐贈恭王府

紅學泰斗周汝昌萬件遺物捐贈恭王府

日期:2016/12/14 20:32:59      編輯:古建築紀錄

周汝昌先生最早的紅學著作《紅樓夢新證》手稿


紅學泰斗周汝昌萬件遺物捐贈恭王府   
  《紅樓夢新證》手稿、100多封顧隨信札、6封胡適信札、19件玉器……一代紅學大師周汝昌的上萬件遺物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昨天,恭王府管理中心籌建周汝昌紀念館,將陸續展出其子女捐贈的萬余件遺物。

  紙條上的《紅樓夢新證》

  作為紅學泰斗,周汝昌最知名的紅學著作《紅樓夢新證》最早出版於1953年,它將《紅樓夢》實證研究體系化、專門化,被譽為“紅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記者在捐贈現場看到,這部著作的手稿各式各樣,參差不齊,有規整的稿紙,還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紙條。一張長10厘米、寬5厘米的小紙條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周老對紅樓夢的注解。

  周汝昌小女兒周倫苓介紹說:“我父親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有時候突然有感覺,就直接在借書條上寫。我們家有很多這樣的小紙條,平時父親都不讓我們亂動,所以才保存下來,顯得彌足珍貴。”

  上百封信傳達師生情

  周汝昌一輩子最重要的恩師就是顧隨。其實,作為弟子,周汝昌只聽了顧隨幾堂課,總共見面也不超過三四次。長達20年的時間裡,師生倆都是以鴻雁傳書這種方式進行學術交流、詩詞唱和,共計上百封,都被完好地保留下來。

  從顧隨的回信可以看出,師徒二人書信的字不多,除了一些家長裡短,主要是學術交流,全是詩詞唱和。信中所使用的語言很親切,有時顧隨會稱呼周汝昌為“玉言(周汝昌的字)兄”,由此可見二人之間的平等關系。

  據周倫苓介紹,這100多封來信中,周汝昌生前最引以為自豪的,就是寫有《木蘭花慢》詩詞的那封。當年,《紅樓夢新證》問世後,得到了毛主席的誇獎,周汝昌興奮之余趕緊將此書寄給恩師。

  顧隨對弟子的成績很是肯定,隨即回信,並附上一首詩詞《木蘭花慢》:“石頭非寶玉,便大觀,亦虛名。甚撲朔迷離,燕嬌莺姹,鬓亂钗橫。西城試尋舊址,尚朱樓碧瓦映觚稜。煊赫奴才家世,虺隤敗落階層。燕京人海有人英,辛苦著書成。是慧地文心,龍門史法,高密箋經。分明去天尺五,聽巨人褒語夏雷鳴。下士從教大笑,笑聲一似蠅聲。”

  潦草的《真正的大觀園》

  在捐贈的遺物中,周汝昌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楷,字跡端正,非常清秀。唯有一樣與眾不同,這就是周汝昌失明前最後一部作品——《真正的大觀園》。

  三頁手稿中,有的字如核桃一般大,有的兩行混作一行或者幾個字疊加在一起,有些地方字跡很模糊。記者依稀辨認出開頭的“行年九十”、“這個書名,取自薛寶钗題詠大觀園七律的首句”等零星幾處。

  周汝昌目損後,仍堅持在紙上筆走龍蛇。以前用毛筆,後來就用一枝很粗的鋼筆。2007年寫這本書時,周汝昌只有一只眼睛還有一點兒視力,很多時候都寫串行了,他就用放大鏡對著寫,有時候鋼筆沒水了,還在繼續寫。

  “父親這個手稿,我也有不少地方認不出來,我就先用電腦敲下來,看不清的再跟他核實。可他耳朵還不好使,總是打岔,所以就特別費勁。”周倫苓回憶起往事,聲音有點發顫。

  愛玉,但更用玉換書緣

  此次捐贈的遺物中,除了手稿、信札外,還有19件周汝昌生前收藏的玉器,包括青玉玉琮、多種玉璧、玉鳳凰、玉鳥、玉璜、玉面具、玉戈、項戴花翎玉套等,個個質地瑩潤,風格獨特。

  受賈寶玉“含玉而生”的影響,周汝昌一生喜歡玉器,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就收集,收藏了不少玉制品。

  “那會兒,我父親天天去東安市場逛,淘回來不少玉、墨、古書。有時候看到好書再想買,但苦於囊中羞澀,就只能狠狠心,把玉器賣了換成買書錢。所以保存下來的,除了一些小零碎兒,只有這19件。”周倫苓說。

  晚年時,周汝昌眼睛已經看不清東西了,但還是一心想摸一摸這些心愛的物件兒。兒女們怕父親不小心把玉器掉地上,就從地攤上淘一些仿制寶玉、木雕,給父親把玩。

  捐贈遺物圓夢恭王府

  周汝昌子女此次捐贈給恭王府的遺物,都屬於珍貴文物,對研究紅學有很大的幫助,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周汝昌與恭王府的不解之緣。

  周汝昌經多年考證認為,《紅樓夢》中大觀園的遺址即是恭王府及其後花園。為了更好地保存這項考證成果,他與恭王府合作,錄制了探尋恭王府遺址與《紅樓夢》關系的講座資料,即專題片《芳園築向帝城西》。講座錄制自2012年4月,持續近40天之久,總時長達20余小時。這些視頻資料現在已經成為恭王府和紅學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此外,周汝昌還倡議恢復了海棠雅集,《壬辰海棠雅集》的序跋也成為周先生最後的遺作。

  “直到去世前,父親還在口述著恭王府的研究成果,而且恭王府方面多次與我們溝通,想特辟專廳建立紀念館。考慮到恭王府是正規的國家級博物館,父親的遺物可以得到更好地保護。全部捐出,也算是圓了他老人家探討恭王府、探討大觀園的夢吧。”周倫苓說。

  人物小傳——紅學泰斗周汝昌

  周汝昌,1918年生於天津,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他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後,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2012年5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周汝昌治學以詩詞理論及箋注、賞析和中外文翻譯為主,後從事曹雪芹及《紅樓夢》研究。1953年出版的代表作《紅樓夢新證》,被譽為“紅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另出版有《曹雪芹》、《紅樓夢與中華文化》、《獻芹集》、《石頭記會真》等數十部專著,涉及紅學領域各個層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