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 石泉十美忒給力
日期:2016/12/13 22:42:16   編輯:古建築紀錄安康市石泉縣借助境內豐富的山水、人文及特色美食等旅游資源,大打“秦巴水鄉·石泉十美”旅游品牌,大做生態休閒旅游文章,讓全縣旅游綜合收入和旅游人均純收入實現連年遞增,旅游業已成為縣域最具魅力和影響力的一項支柱產業;從提出“旅游興縣”發展戰略到實施“旅游強縣”發展戰略再到創建全省旅游示范縣、全力打造“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山區貧困縣石泉縣通過“借力、聚力、給力”力抓“一縣一產業”生態、文明、綠色、長效旅游業發展,讓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充分發揮,為縣域經濟循環發展、突破發展探出了一條新路。
石泉十美:給人一種尊崇和高尚的享受
周末假期間,西安的徐老師、田女士帶領自駕車團隊來到石泉,他們說去子午銀灘、後柳水鄉、中壩峽谷和燕翔洞、縣城老街游玩,玩得很惬意,收獲也很大:來石泉觀美景,拍風光;品佳肴,嘗美食;親近山水,休閒玩樂,加上空氣又好,選擇到石泉一日游、兩日游對於久居大都市的他們來說是一種回歸自然、放松身心的過程。
走進秦巴水鄉,體驗“石泉十美”,以美景、美韻、美食為代表為濃縮的“石泉十美”,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瑰麗奪目的畫卷,展現給世人的是無限魅力,帶給人的是一種時尚,高端,尊崇和美的享受。
景美。“山—水—洞—峽—灘—城”六大旅游版塊承載的“六美”各具特色,分別突顯了“雲霧仙山,雄奇之美;後柳水鄉,清柔之美;燕翔洞府,夢幻之美;中壩峽谷,幽靜之美;子午銀灘,浪漫之美;千年古城,人文之美。”
韻美。山水石泉多石多泉,詩人王維筆下“清泉石上流”的詩句寓意的“石上清泉,神韻之美”,韻喻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宜人的空氣,養人的水土,養出的石泉女子有著較好的形象氣質,經淳樸民風民俗的熏染,又顯得秀外慧中,“漢江浣女,脫俗之美”向外展示的是石泉女子外在美、內涵美,韻喻著人品的純真之美和人性的真善之美。石泉興桑養蠶歷史悠久,曾出土漢代皇帝褒獎養蠶狀元的鎏金蠶,故名金蠶之鄉,走進蠶桑重鎮和示范村,采摘綠桑銀繭,體驗的不僅是“金蠶之鄉,桑海之美”,更是勞動者的艱辛和豐收後的喜悅之情,韻喻著石泉人奮發向上,崇尚勞動,艱苦奮斗的精神之美。
食美。即特色美食美。力推鬼谷子臘肉、豆腐干、鼓氣馍、石泉河蝦、鲶魚豆腐、石泉烤魚等地方特色小吃,支持興辦富硒農家樂,推出農家精品菜系,讓游客在石泉四時都能品鑒“養生佳肴,天然之美”。
石泉十美與“十全十美”諧音相同,石泉十美雖不能“十全十美”,但帶給人的是一種美好的願景與追求。以“六景之美”、“三韻之美”、“美食之美”為內容的“石泉十美”游經差異化、品牌化打造,給八方游客留下“石泉十美”實在是美的印象,石泉借助“石泉十美”游的影響也已成為省內外眾多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選擇地。
做大做強旅游:夯實舉措沖刺“五大”目標
基於建設、打造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的考慮,基於塑造“秦巴水鄉·石泉十美”旅游品牌的考慮,基於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壯大發展縣域經濟的考慮,石泉縣結合打造陝南旅游強縣及打造全省旅游示范縣,開展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創建工作,采取“十大”措施全面推進旅游發展工作,成為石泉抓促旅游工作的經驗模式。“十大”舉措是:
統一思想,明確思路。縣委書記馬曉旬科學分析石泉發展旅游具有景區優勢、生態優勢、政策優勢、區位優勢、游客優勢“五大優勢”,他認為發揮優勢,激發潛能,石泉旅游大有可為。全縣經對綜合優勢的客觀分析和機遇把握,並在干部思想統一的基礎上,果敢地提出堅持“整體規劃、重點開發、打造精品、系統配套、彰顯特色、注重營銷、塑造品牌、持續發展”的原則和“實施循環發展、一縣一產業抓旅游”的發展思路,按照確定的“南靠前,水為先,北鬼谷,走高端”的開發思路和“開發雲霧山,盤活漢江水,建好中心城,提升旅游村,打造精品線”的發展重點,聚力把旅游業培育成縣域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和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力促旅游產業在規模擴張上、質量提升上、形象建設上,實現由大到強、由精到深、由好到優的新跨越、新轉變。
合理規劃,描繪藍圖。一是編制總體和詳細規劃,用規劃統領和指導開發建設工作。先後完成了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景區詳規和以楊柳風情園、楊柳旅游示范村為主要內容的農家賓館及星級農家樂發展規劃、旅游生態村建設規劃,專項編制漢江水利風景區發展規劃及旅游景區道路建設改造規劃等,做到開發建設與控制保護相兼顧。二是規劃景區等級,明確“建3A、創4A、爭5A”創建目標。三是制定旅游發展年度計劃、五年長遠發展規劃,提出2013年著力實施“七大工程”全面促進旅游產業提檔升級工作。同時,做出了“到十二五末,實現接待游客總量3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5億元,占全縣GDP25%”的長遠發展規劃,描繪了旅游強縣發展藍圖。
調整結構,優化產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扶持綠色產業發展,為此,石泉縣下大力氣,把一、二、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原來的20:51:29調整至10:45:45,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導向,從縣到鎮形成了“調結構、興產業”“興旅游、促三產”的熱潮。
市場運作,招商開發。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招商引資、公司運作”的模式,大打旅游招商牌,通過擇商招商、安商親商、扶商助商等措施,成功引進陝西仟佰眾、西安熱點、漢江明珠、秦巴山水等旅游公司投資數億元完成了燕翔洞、中壩峽谷、子午銀灘等核心景區建設。好的政策、好的環境、好的經濟效益激發了客商投資熱情,如中壩峽谷二期工程計劃投資100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超過預期。後柳水鄉、漢江水利風景區生態開發及其他後續項目也通過洽談並簽訂了意向協議,招商總額預計突破4億元。
配套項目,完善要素。強化項目投入保障,充分激活旅游“吃、住、行、游、購、娛、賞、讀、悟”九要素,滿足了游客多樣性需求。
強化領導,做精服務。確保客商安心投資發展,讓游客感受細節服務帶到的方便與溫馨。
建立機制,常抓不懈。建立投入保障、政策扶持和生態保護、旅游產業發展目標任務考評機制,堅定長期抓旅游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文旅融合,提升品位。堅持“文化引領、旅游助推、文旅融合、品牌承載”發展思路,堅持“政府主導、專家借智、協會發力、內外聯合”發展原則,舉辦“石泉十美”宣傳語征集及“石泉十美”征文活動、鬼谷子文化研討會、民歌大賽、旅游文化叢書征集等,致力推進“秦巴水鄉、石泉十美”和“鬼谷子”文化及民間社戲文化、奇石文化等品牌建設,做到文化體驗與旅游,演藝節目與旅游,文化產品與旅游相結合,讓旅游強縣和文化強縣建設邁上一個新台階。
政企聯手,強化外宣。石泉堅持 “立足省內、著眼省際、放眼國際”和“政企聯手、強化整體、重點突破、特色鮮明”的思路,分對象、分層面、分時段開展“網絡媒體看旅游”、舉辦全國第二屆石泉鬼谷子文化學術研討會、參加西洽會,旅游商品博覽會、金秋旅游推介會等進行靈活多樣的宣傳營銷活動,並精心制作《秦巴水鄉石泉十美》電視音樂風光片和《石泉十美》畫冊、宣傳折頁,達到了立體宣傳推介旅游的效果。
規范管理,提升形象。一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監測及治理,共建生態美好家園;二是狠抓城鄉“三創“工作,大力整治亂堆亂放、亂潑亂倒、亂搭亂建等行為,加大生態、文明村鎮建設力度,整體提升居民文明素養;三是做好道路升級改造、安保工程建設、旅游標識設置,配套做好公廁、停車場的建設,從強化硬件建設入手進一步滿足游客需要。四是培訓引導,規范服務,推進行業自律;五是嚴格執法,重點整治,有效地維護了市場經營秩序和游客合法權益。
四大成效:讓旅游業展現生機、活力和精彩
習總書記提出實現“中國夢”,讓人人活得精彩。對於實現夢想活得精彩這一目標,熨斗鎮經營特產超市的個體戶席真榮說他希望旅游大發展,他一年經銷40多種土特產品能掙一個科級干部的年收入就心滿意足了。對於雲霧山鎮官田、秋樹壩村的村干部和村民們來說,縣上、鎮上發展旅游,從旅游公路、集中安置點及配套林特園建設項目方面進行傾斜,讓村貌變好了,村民變富了,他們除了感謝政策機遇,自我抓發展的意識和能力也更強了。
縣長李啟全欣慰地說,發展旅游業並通過建設優秀旅游目的地,讓石泉實現“四大”提升:一是領導干部全程服務抓旅游,企業、個體戶創業興業抓旅游,全局圍繞旅游發展做服務,抓服務,全面提升了整項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和全民服務體系建設水平;二是生態綠色旅游業產業鏈條長,從生態綠化、旅游項目建設、旅游產品加工到旅游服務,種養業、建材業、加工業和服務業關聯密切,富民興村、興企強縣效果明顯,全面提升了產業發展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三是加強“秦巴水鄉、石泉十美”旅游品牌打造和宣傳營銷力度,全面提升了石泉對外開放度、知名度和美譽度;四是依托實施綠化造林、退耕還林、生態移民、漢江保護等工程,加快生態修復和建設,城鎮綠化率、全縣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同步推進了政治文明、經濟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了旅游產業的整體形象力、競爭力和影響力,使得石泉生態旅游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游格局中所占的比重和位次呈明顯上升趨勢。
據了解,石泉縣通過做大做強旅游,旅游業已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的骨干產業,2011年旅游綜合收入達到4.94億元;2012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48億元;2013年前8個月接待游客163.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68億元,計劃全年接待游客22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億元以上。興辦旅游,已成為石泉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實現旅游人均純收入400多元。“石泉十美”游不僅激發了游客旅游熱,刺激了大眾消費熱,還催生了項目投資熱,帶動了文明服務熱,掀起了生態保護熱……綠色循環發展方式讓石泉旅游業正乘勁風高歌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