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馬肚塘客家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7:20: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在靈山縣東部距離省道308線只有數百米地方,一處規模龐大的客家古建築群,隱藏在錯落有致的古荔枝林裡,從公路進入古建築群的一條清新的水泥路口處,一塊滿是斑駁的石頭上刻著"馬肚塘"三個大字。記者沿著這條清新的水泥路,進入到這座布滿滄桑,寫滿歷史的古宅中,許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用他們手中的相機,拍下了那一段一段歷史。
傳承客家文化
馬肚塘村古建築群,由一名劉氏建於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距今已經有234年,該古建築群主題建築用地1330平方米,高廣的屋捨,前後出檐,內衛走廊,經內廊兩端的界門可進出大、小邊的附院,講求通風采光,樸素不失奢華。現在古宅群包括兩全堂、三多堂、三才堂、四寶堂、五福堂、六彩堂六個群落,主題建築占地總面積10423平方米,古宅群保存完好。
“我們這裡是客家四角樓圍屋風格。”村民劉識求用客家話告訴記者,老一輩的村民還話說客家話,經過230多年的融合,已經完全融入到了當地的民俗風情當中,年輕一輩基本不會說客家話了,古宅的主要特點是方形,圍屋四角加建碉樓,四角樓的外形和內部結構變化多端,中軸為堂屋,屬三堂居,左右堂屋和上堂外牆相連成圍,四角建高出橫屋和堂屋一至二層,在大躍進時期二至三層的碉堡已經被拆毀,門前有禾坪和護牆,主題用磚木構建,主要的牆裙和三合土夯築,能夠起到防去年以來,馬肚塘村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發展農村生態旅游,在市、縣、鎮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馬肚塘客家文化生態旅游規劃,建成了農民休閒樂園、觀光亭、兒童樂園、農家餐館和村道(場)等基礎設施,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休閒。
馬肚塘的中國夢將要實現
“馬肚塘的中國夢,將要實現了!”這是在6月28日馬肚塘生態旅游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村長劉平大聲向村民宣布。
馬肚塘村有800多人,同根同源,去年2月底,村裡成立了馬肚塘古宅保護與旅游開發委員會,村民就開始圍繞保護古宅,開發旅游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夢想而努力,5月份,欽州市一支農工作隊進駐馬肚塘,隊長黃武在了解到村民的夢想後,專門邀請廣西大學文君教授制定了馬肚塘客家文化生態旅游規劃,並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馬肚塘村民距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一年多的時間裡,馬肚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元寶塘(村裡的一口池塘,像元寶得名)四周鋪設了透水的地板磚,塘梗等到加固,在塘的兩頭修建了兩座價值21萬元的觀光亭,修建了一座污水處理池,村民生活的污水全部通過排污溝,流進處理池後排放。”村長劉平告訴記者,市、縣、鎮等相關部門捐贈了一批健身、娛樂等器材。
古宅迎來四方客
“這一片原來凹下有一米多深,現在全部平整抬高,還鋪上了地磚,你看這裡鋪上草坪,原來是雜草叢生,尤其是一些角落,現在都種上花卉或鋪上草坪,工作隊來這裡13個月,造就了一個新的馬肚塘。”村民劉時兵告訴記者,工作隊來了之後,首先就組織村民搞清潔衛生,現在村裡超過兩歲的孩子都懂得要講衛生,自覺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裡,村裡變化最大就是環境變美了,為了保持這份美麗,每天都有村民打掃清潔衛生,並且進行評比,發展農村生態旅游,更加有力地保持這份美麗,讓村民受益匪淺。
記者在馬肚塘采訪時看到,在觀光亭裡,幾名來人不知疲倦的盡情放歌,幸福的歌聲傳四方,在樹蔭底下,老人和孩子,在健身器材上做著各種健身娛樂,年輕人正在客家餐館裡忙碌著,為游客獻上美味食物。
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天在馬肚塘開展了參觀古宅、古宅攝影、相親、垂釣、摘荔枝等系列活動。
“創業無別策追思高曾祖考相承莫非勤與儉,處世有良圖誠知古今上下興起不外讀兼耕”,這是懸掛在馬肚塘古宅祖廳兩側頂梁的長聯。如今,馬肚塘村民充分利用古宅、古荔等核心資源,突出生態和農家特色,把馬肚塘農家樂打造成為佛子乃至靈山鄉村旅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