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隆裡古城出現最古老"石頭書"——萬人碑
日期:2016/12/13 23:12:26   編輯:古建築紀錄
隆裡古城萬人碑
錦屏隆裡古城出現最古老"石頭書"--萬人碑
碑是文字與石頭奇妙結合的歷史產物,它賦予冰冷的石頭以文化的生命。
隆裡古城“萬人碑”歷史悠久,猶如一道道穿越時空隧道的亮光,折射出隆裡古城人民世世代代明代南下來到夜郎國邊陲駐扎開發古城的拓荒精神,訴說古城軍人後裔們與周邊苗侗民族從斗爭到和諧相處的歷史,展現古城特有的堅毅、沉厚、雄奇的軍屯文化魅力,是隆裡古城一部卷帙浩繁記述600余載歷史的“石頭書”。
萬人碑是明清兩代官宦文人作的“狀元橋碑記”,位於狀元橋東頭真武山下並排的四塊6.3米寬、4.8米高的大石碑。中間一塊立於明崇祯二年(1629年),年代最早,南康府教授王之臣(龍王人)寫的碑文,文采飛揚,字體蒼勁古樸;左邊一塊是在隆裡有“北開科”之稱的王師泰(西王人)寫的“重修狀元橋碑記”(橋因歲久而圮,重建),立於乾隆12年(1747年);這塊是黎平知府陳熙寫的“重修狀元橋碑記”(橋歷年久,漸就傾圮,重修),立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如今,碑林前四時香火不斷,特別是每年隆裡古城的元宵節舞龍狂歡節,游行隊伍都要來這裡舉行拜祭儀式,祈求祖先保佑興隆發丁。
在隆裡人的心裡,已把王昌齡奉為神靈,四時供祭,在自已崇奉和熱愛的文毫面前畢恭畢敬地進注香,祈求平安,祈禱昌盛。石碑用當地山中產的青石打制而成,這種料石含礦物質硅,千年不生苔,萬年不風化,是建築和雕刻的上等材料。
狀元橋碑林在隆裡又叫“萬人碑”,形容碑上捐資積功德的人眾多,如今“芳名錄”上的部份姓氏在隆裡已消失,其原因是由於明清多起戰爭,有的姓氏遷居逃往別處去了,也有的是自然消亡了,唯獨留下這些名字作為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