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豐台之美:聽尹喜軍講述長辛店歷史

豐台之美:聽尹喜軍講述長辛店歷史

日期:2016/12/13 18:53:27      編輯:古建築紀錄

  編者按 作為北京豐台區的品牌文化活動,2014年“發現豐台之美”主題活動將一直持續到12月,范圍覆蓋豐台全區。活動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發現、展示、傳播豐台美麗元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尹喜軍的長辛店民俗老物件陳列展室 長辛店街道提供

  一列三間平房裡,擺放著民國時期的花瓶、三四十年前的相機、老式打字機、小車會中用過的鼓、跑旱船中的驢、大頭娃娃;五、六十年代公私合營時的木刻門票印模、鐘表、還有解放初期娃娃穿過的手工鞋、兒時的小木槍,八十年代門牌、胡同標牌等等……

  這裡就是長辛店民俗老物件陳列展室。它的主人是53歲的尹喜軍。居民們都稱他是古鎮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者。

  尹喜軍是土生土長的長辛店人,他對這座古鎮有著濃厚的故鄉感情。“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在長辛店拆遷改造前,盡自己最大力量把古鎮的民俗文化、胡同文化、民間傳說等記錄、拍照保留下來,留給後人一部分歷史民俗文化遺產。”尹喜軍對記者說。

  8月7日,“發現豐台之美”主題活動展示周走進長辛店街道,被稱為長辛店活地圖的尹喜軍是最好的導游。長辛店民俗老物件陳列展室、五裡長街古民宅、胡同及文物古跡、二七革命紀念館,走到哪他都能講出一段充滿歷史滄桑的故事。

  古鎮長辛店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比盧溝橋的歷史還長些。明清時期,這裡曾是距離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外省進京人員正好遠行至此歇腳打尖,第二天清早過盧溝橋(渡河)進京。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逐步形成了村落——長辛店。

長辛店五裡長街 長辛店街道提供

  行走在五裡長街上,“您看,這裡坐落著娘娘宮、火神廟、天主教堂、清真寺等不同宗教的特色建築,老鎮可以說是當前北京市內唯一一處同時會集了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宗教聚集之地。”

  “大寺口、曹家口、車店口、同興裡、同福裡、三多裡、南牆縫、北牆縫……在這些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胡同中,隱藏著一座座精致古樸的老宅院,胡同與胡同相互勾連、彼此串通,每一條都通向老鎮的五裡長街,加在一起足有六七十條。”

  拗口難記的胡同名字,尹喜軍如數家珍。

二七紀念館 長辛店街道提供

  作為聞名遐迩的歷史名鎮,長辛店老鎮不僅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滄桑,保留了悠久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底蘊,更見證了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中規模最大、最有影響的“京漢鐵路工人罷工”。

  行至二七紀念館,尹喜軍嚴肅地講述著:“二七紀念館內收藏的主要文物有:京漢鐵路通車後,長辛店火車站用過的大鐘;1921年工會收繳會費用過的小布口袋;“八月罷工”時用的汽笛;“二七”大罷工時工人糾查隊員用過的斧子和大錘把兒;被捕工人在保定監獄戴過的手铐腳鐐;還有1923年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委會副委員史文彬用過的座鐘和修表具等。”

  2013年,尹喜軍試行組織居民和中小學生古鎮文化游,並協助長辛店街道辦事處編輯一本《長辛店大街掠影》宣傳畫冊。現在他正利用各種渠道廣泛宣傳,進行老物件捐贈和收集工作。

  就在記者返程時,尹喜軍又匆匆出門帶著一批居民去參觀胡同了。“只要有人對古鎮歷史感興趣,怎麼跑我都不嫌累。”問及他的願望,他想了想告訴我,“希望今後能有更多‘尹喜軍們’出現,加入到挖掘保護古鎮歷史民俗文化隊伍中來。”(記者 柳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