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份,“投資55億元再造一個新鳳凰”的信息在網絡上不胫而走,引起業界一片嘩然。這個尚處於概念中的“煙雨鳳凰”新鎮就已經背負起“文化啃老”、“赝品”、“山寨古城”等不雅頭銜。對此,有關方面表示:建新鎮是為了保古城,會不斷地賦予煙雨鳳凰全新的文化內涵,最終將新鎮建成一個旅游小鎮、文化小鎮。
不堪重負的邊城
2011年,鳳凰古城到了一個不得不尋求突破的瓶頸期:游客接待量已突破650萬人次,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不足等問題導致游客滿意度急劇下滑。記者曾多次到過鳳凰,發現沈從文筆下的魅力邊城已浸潤了太多塵世的喧囂,恬靜不再。
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教授鄭焱對記者說,鳳凰古城承載壓力過大,就會出現諸多不良後果,不但對古城的文化古跡保護不利,對鳳凰原住民的生活也會造成影響,最重要的是影響了游客滿意度。“看人頭絕對不是游客到鳳凰的初衷”。
鳳凰古城歷史文物古跡眾多,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符號明顯。近些年隨著商業化的開發,大批游客蜂擁而至,當地的少數民族風俗及文化特色受到很大影響,最能體現當地獨特風情的吊腳樓雖然屹立在沱江兩岸,但旁邊林立的鋼筋水泥結構民居破壞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
鳳凰古城的過載運行也為游客帶來了諸多不便。據了解,今年雙節長假期間,鳳凰共接待游客59.21萬人次。高密度讓游客體會到了“五難”。
進出難,入城、返程高峰時期車輛眾多,交通不暢;住宿難,游客激增,鳳凰縣僅有的2萬余張床位完全不能滿足游客住宿的需要;停車難,由於每天數萬車輛進出鳳凰,停車場嚴重缺乏,大多數自駕車只能停放在道路兩旁,造成道路更加狹窄,擁堵嚴重;如廁難,鳳凰古城內僅僅有三個旅游廁所,游客內急時一廁難求;通訊難,高峰時期手機信號不佳,通訊不暢。
10月2日,鳳凰古城網官方微博播報:“……鳳凰二號到四號幾乎沒有地方停車,人山人海,很多客人從汽車站走到虹橋花費三個多小時……堵車長達四小時出不了城,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大量的私家車湧入,交通幾近癱瘓”。
建新鎮為保老城
數據顯示,鳳凰旅游開發10余年來,游客接待量從2000年的57萬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650萬人次,預計在2013年迎來新一輪游客高速增長,年游客將超過1300萬人次。
鳳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耀根說,游客過載是煙雨鳳凰誕生的一個前提,但絕不是唯一的原因。鳳凰古城已經進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清單,為了確保資源的永續利用、為了給核心保護區減壓減負、為了使之順利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從根本上解決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這才是我們提出了“建新鎮保老城”的設想。
針對外界的“文化啃老”、“山寨古城”等說法,彭耀根指出,煙雨鳳凰僅僅是個概念性的東西,一個名稱,一個代號而已,哪個說煙雨鳳凰就是仿制鳳凰古城了。“鳳凰縣城古名為鎮竿。我們之前想把這個小鎮命名為鎮竿鎮,但考慮到鎮竿二字對普通游客比較生僻,且沒有足夠的文化背景,最終放棄”。
彭耀根說,從名字上看,取名煙雨鳳凰,而不是新鳳凰古城,意味著規劃設計師並不是仿制鳳凰古城。“我們的目標定位很明確,煙雨鳳凰是做基礎設施配套,是做接待設施提質,是做環境設施提升。她是一個風情小鎮、旅游小鎮、文化小鎮、品牌小鎮”。
鳳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會不斷地賦予煙雨鳳凰全新的文化內涵,把武陵山區的民族文化符號和元素在這裡進行有序排列和組合,用最美的方式呈獻給世人。
鳳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煙雨鳳凰項目選址在沱江上游、長潭崗水庫附近,總控制用地面積7平方公裡,核心區用地面積3.69平方公裡,規劃淨用地面積2.021平方公裡,總投資55億元人民幣,2013年5月開建,建設周期3年。
據悉,“煙雨鳳凰”是一個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起來的項目,建設主要內容包括民族文化部落、煙雨鳳凰·山水實景劇場、生態休閒莊園、休閒度假山莊、福壽田及配套基礎工程設施。
古城新鎮一脈相承
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景區很難讓游客流連忘返,保留歷史文化的原真性是現在景區同質化日漸嚴重的一個有力突破口。
關於原真性,鄭焱認為,一個是真正的真實,比如歷史人物古跡,這個真實不應承擔經濟利益,另一個原真性是游客心中的真實,比如桂林的印象劉三姐演出,雖然不是真實的,但游客願意接受。煙雨鳳凰不是文物,實質上是再造一個旅游景區,是一個新城。
鄭焱指出,現在的鳳凰古城緣何會吸引這麼多人,是因為她雖然是古城,但時尚、浪漫,是傳統與當代文化元素的有機結合。他希望,煙雨鳳凰也能做到這一點,湘西獨特的民居建築、民族文化因子等各個歷史要素都可以放到煙雨鳳凰中來,煙雨鳳凰既要有湘西傳統文化因子,又要有現代時尚因子,這樣就會吸引更多游客。
“今天造的東西有可能就是未來的遺產,希望煙雨鳳凰能往這方面努力。”鄭焱說。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學院院長鐘永德說:“煙雨鳳凰如果仿造鳳凰古城就是失敗,如果創造明日經典、為古城減負就是典范。”他認為,輿論不必對這個項目過多批評:“一是不用政府的錢,二是符合土地政策和發展規劃就行”。
彭耀根表示,煙雨鳳凰在建設中將會把握好建築與建築的關系,建築與環境的關系,山、水、鎮和民族文化生態的關系。
還有專家建言:“文化是旅游的根與魂。古鎮旁再造新鎮,要把握好其文化內涵。新鎮不能僅滿足於為古鎮提供接待容量,從文化傳承上更應與古鎮一脈相承。古鎮、新鎮都應是一個整體的風景。‘造景風”莫變“造景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