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憑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西平被省文化廳等部門聯合授予‘四川最美古鎮’,這是對我們鎮歷史的肯定,也是對今後工作的鞭策,我們只有認真將古鎮維護好、建設好,才無愧於這個響亮的稱號。”三台縣西平鎮黨委書記曾榮洪對記者如是說。
讓游客來得了,有盼頭
“為了古鎮的打造開發,鎮黨委可是經常來征求我們的意見,好多時候還親自守在工地上,監督質量、推進進度。”在場鎮上做生意的謝紅瓊告訴記者。“古鎮就要古樸,要讓游客來得了,行得順,看得夠味”。今年以來,西平鎮黨委政府本著“修舊如舊,舊中有新貌”的理念,將古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首位。
全鎮采取多方爭取和緊縮財政支出等方式,籌資近300萬元對西蜀大道出口街道擴寬延長600米,把出入口公路打造成30米寬的街道,擴大了場鎮規模近0.5平方公裡。籌資210余萬元打通西平吳家祠方向的三條斷頭街和東大門至供電所的順河路水泥街建設,投資80萬元鋪築西蜀大道北段兩邊1200米的青石板路,投資20余萬元更新和增加垃圾車、垃圾處理填埋場等,改善場鎮清潔衛生環境,組織動員民間資金6萬元,統一制作古樸的燈箱、路標、廣告……
街道寬闊整潔、標牌規范美觀,景點古樸自然……古鎮上的基礎設施煥發出新顏。據悉,僅今年以來,該鎮就新入駐商家110余家。
讓游客留得下,有看頭
古鎮美不美?文化韻味濃不濃?游客愛不愛?這是西平鎮精心打造“四川最美古鎮”的思考關鍵。
該鎮先後多次找到場鎮上的文化老人,了解古鎮景點的歷史,多次到市縣拜訪文化專家學者,征求其對西平古鎮文化底蘊挖掘的意見。
全鎮充分調動場鎮居民的積極性,邀請專家學者對西平鎮進行詳細規劃,充分利用享譽海內外的吳氏客家文化、古街、古城門城牆、古民居等,深入挖掘西平古鎮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大打“客家文化”牌,在全國推出了“西平古鎮”保護開發項目,成功引進了北京京輝集團。同時,西平鎮鼓勵本鎮業主開發凱江河岸的水上公園、濱江濕地,打造月牙灣休閒娛樂中心,成片開發西平場鎮北區,把西平打造成集吃、住、游、購、行、休閒娛樂、觀光為一體的旅游強鎮,為旅游產業興鎮奠基起步。
如今,到吳氏宗祠了解客家文化,去廣東會館戲樓聽一台好戲,到小東門去摸摸古時的城牆……據不完全統計,該鎮常年的游客數量已近10萬人次。
(劉金鐘 本報記者趙曉蘭 蔣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