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愛情天梯”應適可而止
日期:2016/12/13 23:07:38   編輯:古建築紀錄隨著“愛情天梯”女主人公徐朝清與愛人合葬,徐朝清與劉國江的曠世愛情持續感動著無數網民。據了解,自2006年有關劉國江為徐朝清親手修建6000多級台階下山道的報道出現後,無數人為他們的愛情動容,而這6000多級的“愛情天梯”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人慕名前往。雖然兩位老人生前是普普通通的大山人,但是正是因為這條“愛情天梯”,使得他們成為現代愛情的典范。日前,有關部門更決定,斥資26億來打造包括四面山、愛情天梯、中山古鎮等景點的旅游環線。
消息一出,網絡上就炸開了鍋,網友們普遍擔心“商業味太濃亵渎了純潔的愛情”,更有網友認為26億打造“愛情天梯”太貴。不少評論也紛紛擔憂這種方式是否在消費愛情,希望當地不要以愛的名義叨擾“愛情天梯”。其實網友們的擔憂以及專家學者的擔憂都無可厚非,因為有“愛情天梯”以及兩位老人的愛情故事存在,使得原本很普通的一座山,被賦予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一下子就從眾多普普通通的山中脫穎而出,具有極高的旅游價值,令人心向往之。
這種以愛情文化內涵為旅游特色的目的地,在中國雖然不具有唯一性,但是在當代卻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傳說,但由於梁祝故事基本上已經神化,其在旅游市場上的價值不一定比得上可以看得見的“愛情天梯”。如果“愛情天梯”的故事能夠得到有效的傳播,越來越多人了解兩位老人的故事,其旅游開發的價值也就越高。但正是因為兩位老人的愛情故事珍貴,才會使得廣大網友心生迫切保護之心,希望“愛情天梯”不要受到世俗的庸俗打擾,尤其是粗暴的低劣的包裝手法,讓原本純潔的愛情故事被包裝後,不僅關起門來收費,而且到處充斥著商業化的氣息,這是人們所不願看到的。
有關方面能夠意識到打造“愛情文化名山”,並將“愛情天梯”看作重要的“愛情文化名片”,實際上也肯定了“愛情天梯”的意義,它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當地旅游一張閃亮的名片。很多表示了質疑和擔憂的網友可能並不知道,天梯的背後是艱辛,很多人只看到天梯而不知道山路難走,實際上兩位老人需要天梯,也是因為路難行,不僅前往山頂的路難行需要攀登危險的天梯,從市區前往天梯所在之處,也是路難行。有關方面對此重視並有意打造,實際上也是方便了大量“朝聖”的情侶和游客,能夠通過更加舒適、安全的道路去參觀游覽天梯,營造更加安全的游覽環境。
但是旅游開發往往會有兩面性,一方面硬件設施完善了,周邊環境也改善了,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畢竟在目前看來,“愛情天梯”旅游項目焦點在天梯上,如果僅僅依靠收門票來維持經營,恐怕不一定是開發商的初衷。在此筆者希望,盡量保持“愛情天梯”故事的純潔性,不要添油加醋渲染造假,不要神化兩位老人的愛情,不要為了吸引游客而故意制造些假故事去感人。不要像很多山一樣,非得要在山頂拉起一條鐵索,然後讓情侶去掛滿同心鎖,通過這些名目去過度消費愛情。筆者以為,“愛情天梯”是當代難得可貴的愛情故事,它可以教會人們怎麼去愛,怎麼去珍惜彼此,而不是“到此一游”。
不要像很多山一樣,非得要在山頂拉起一條鐵索,然後讓情侶去掛滿同心鎖,通過這些名目去過度消費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