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深圳也可以把購物街區建成旅游目的地

深圳也可以把購物街區建成旅游目的地

日期:2016/12/13 22:43:2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從舉辦1900年萬國博覽會所在地望向埃菲爾鐵塔。
 

凱旋門前的擁別。

凱旋門前的擁別。
 

一對年輕人正在把象征愛情的鎖頭鎖在木橋欄桿上。

一對年輕人正在把象征愛情的鎖頭鎖在木橋欄桿上。
 

深圳中心1800米品牌森林大街。

深圳中心1800米品牌森林大街。
 

深圳中心擬建文天祥博物館。

深圳中心擬建文天祥博物館。


    走讀國際大都會——巴黎

    如果巴黎沒有香榭麗捨大道的咖啡屋,沒有拉德芳斯那一地的煙灰頭,沒有塞納河兩岸抱著啤酒杯、紅酒瓶卿卿我我的男男女女們,巴黎的美好印象也許真的會破滅——因為,一切會說中國話的中國人、外國人都會友善地提醒你,小心小偷,小心搶劫。相比巴黎北站,深圳火車站甚至可以算作是治安良好的榜樣。幸好,巴黎的生活美學防線還在堅守著,美好讓這個城市免於淪陷在混亂之中。美好也讓這個城市有一種超然的自信,一種風情萬種的自信。在深圳,我們有良好的治安,有嚴謹的效率,但我們就是缺乏那種風情萬種、令人心動的美好。這種美好,是柔軟中帶有甜膩,舒適中帶有慵懶,是能夠融化一切冰冷和堅硬的溫香軟玉。和巴黎的女人們一樣。

    而深圳中心正在力求給深圳營造出豐盛的生活方式,讓城市更浪漫、更美好、更風情萬種,這值得這座城市期待。正如深圳中心項目開發商金地大百匯營銷部總經理熊傳新所說,“冷冰冰的幕牆、堅硬的花崗巖,建築與生活的壓力,往往讓人無處藏身。而一個令人流連的城市需要大量的柔性場所讓冷冰冰的建築森林更親切與舒適。”

    巴黎 博物館與生活區無縫拼接深圳 博物館近在咫尺,卻居廟堂之高

    一個聰明的巴黎女人,是知道如何能在太陽下面恰當地裸露,成為一尊高貴且靈動的雕塑的。而最高端洋氣上檔次的地點無疑是博物館的門口、廣場、草坪……即便是游客,只要有一份感性的敏銳,抵達巴黎之後,抑會很快地意識到這些巴黎女人們無聲的示范。太陽就是聚光燈,遮陽傘代表可恥,坐台階就是白富美,躺草坪就是熱愛自然……巴黎的博物館能有瞬間將屌絲行為晉級的能量。

    事實上,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它應該知道如何安頓一個人的身體,亦需要知道該如何安頓人的靈魂。而博物館對於巴黎來說,不僅安頓著巴黎人嗜好太陽的身體,也安頓著他們慵懶散漫的靈魂。

    當然,它不僅是安頓著歷史,安頓著現在,還安頓著這個城市抑或者這個城市的未來。孩子總會是這裡的常客,比起游客的走馬觀花、只以蒙娜麗莎為背景微笑拍照,他們則平靜地拿著作業席地而坐聽老師講解。

    而在深圳,甚至中國。博物館則高不可攀。它們似乎都有來自同樣的一派——這一派傳承著這樣的教義——不管你來不來,我反正在這裡,不管你看不看,展覽反正在舉行。甚至有很多藝術策展人自嘲,“在深圳的展覽,開幕式就是閉幕式。”世界上人再多,博物館總是游離於人口密度之外,仿佛一個空氣稀薄的真空地帶,鮮有人進入。進博物館不是生活,而是擺出文青膜拜的姿態,是值得在微博、微信來顯擺的“重大”事件。博物館莊嚴神聖,藝術不可亵渎亦不可親近。

   “不論是在盧浮宮,還是蓬皮杜藝術中心,我們看到都市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體會和享受文化。城市生活就應該和博物館息息相關。”走讀專家、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馮原說,“真正意義上龐大的博物館其實都處在城市的歷史中心。那些地處最繁華的地段、對於城市生活影響最活躍的博物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博物館。它能夠最方便市民的參與,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提供給市民各種文化活動。”

    深圳中心項目開發商金地大百匯營銷部總經理熊傳新表示,在走讀巴黎的全過程中,就感覺到這個城市藝術根本就是已經浸潤到每一個視線與每一個血管之中。城市的藝術氛圍在培養這樣一群藝術的巴黎人。“深圳中心亦在規劃建設博物館與設計藝術中心。這是鑲嵌在社區中的博物館與藝術中心,是普通民眾的,而非精英階層的,是享受的,而非是崇敬的。”熊傳新說,“在之前倫敦走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跟英國聖馬丁學院接洽過,會在深圳中心的藝術中心舉行一些免費的時尚與藝術鑒賞課程,市民只要預約就可以參加。我認為,讓一個人能夠留戀城市的終極目標是文化與藝術,而不是財富。”

    逛街累了、吃完飯了、喝完咖啡了,就順便走進一家博物館、藝術中心,聽一場有關時尚與藝術的課,這才是藝術與文化的觸手可及。

    巴黎 購物街區既是商業區又是旅游目的地深圳 購物中心等同於掃貨,購物街區缺失

   “她會發覺巴黎的市容壯麗,像一縷高貴與公正的神靈,審視每一個膽敢來朝聖的外國女子:你來了嗎?恭喜你,Youhavem adeit。”香港文化學者陶傑曾經這樣形容巴黎,“但你竟然戴漁夫帽背背囊,以為走在香港的旺角?一件大碼T恤,為什麼有一句英文口號?你以為這裡是加州聖塔芭芭拉的海邊?還有,請回酒店快收起一身亮晶晶的金飾和A ccessories,這裡不是中國大陸自由行的廣東道——這一切可鄙可恨的物品,俱是對巴黎的亵渎。”

    每一個對於時尚稍有感覺的女人都是需要去巴黎朝聖的,就像每一對浸入愛河的情侶一定要去巴黎一樣。巴黎對於時尚女人猶如宗教聖地,但她們信仰的肯定不是老佛爺和巴黎春天,而是香榭麗捨大道。

    百貨商場與購物中心天生就是用來購物,而非旅游與朝聖的。在那種空間設計、貨品擺設就是讓你買了就撤的。而且,在百貨商店與購物中心除了售貨員會看著你一身行頭猜想你的消費能力之外,沒有人會有那個閒情逸致去欣賞你。但在香榭麗捨大道則不同,那裡是全世界時尚的秀場,亦有全世界的觀眾。

   “好的街道一定是表現出很強的一種劇場效應,我們停留下來,我們交談、我們對視、我們會心一笑……”走讀專家、深圳市都會城市研究院院長高海燕說,“深圳的街道生活則會顯得單調,商業目的性更強,空間安排太直接、太功利,這樣使整個城市喪失了街道的趣味。我們知道簡·雅各布斯說過:‘如果城市失去了趣味,連富人們都要跑掉。’城市不應該為空間的宏大審美服務,為簡單的空間展示服務,它應該是為人在空間的活動服務。深圳應該有更多充滿交流感的、更加充滿時尚感的、更加充滿活力感的街區。”

    金地大百匯營銷部副總經理黃曉雯亦表示,綜合性的大體量商業從百貨公司到購物中心,再到中央大街的演變,核心是體驗的全方位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央大街將從簡單的購物場所變為包括購物、休閒、娛樂、藝術、文化和自由的公共生活在內的、與國際接軌的時尚生活目的地;從形態上將從室內的管制的環境變為室內外結合的、人行尺度的、更多可參與和互動的公共空間;從商戶角度,也將最大限度地給予品牌展示空間,滿足品牌日益發展的旗艦店要求,並展現國際時尚的最前沿。”黃曉雯說,“我們把美學放在街道上、把藝術放在街道上、把品牌放在街道上、把娛樂放在街道上、把購物放在街上、把品位放在街上、把教育放在街道上……把生活相關的各種元素都匯聚在街上,用理想的空間規劃來組織我們的日常生活,去構建完美都會生活平台。”

    在她看來,深圳不缺購買力,更不缺名牌,缺的是場所,有品位和調性的場所,更缺少具有深圳特色的時尚生活方式。“騎士街、邦德街、牛津街代表的是倫敦的時尚生活方式;香榭麗捨大道和蒙田大街代表的是巴黎的時尚生活方式;銀座大街和表參道代表的是東京的時尚生活方式;第五大道代表的是紐約的時尚生活方式。”而何謂深圳的時尚生活方式?或許,深圳中心將會在未來給我們定義。

    巴黎 工業遺產展示建築新趨勢深圳 城市更新等於抹掉城市記憶?

    布 洛 涅·比 揚 古(B o u lo g n e -Billancourt),這個位於巴黎西部郊區的小鎮,距離巴黎中心不過10多分鐘的車程。它原是雷諾汽車制造廠的所在地。

    在走讀團隊在巴黎的最後一天,法國巴黎美麗城國立高等建築學院張梁教授將這個小鎮帶入我們的眼前。

    與巴黎中心老城區建築的整齊劃一截然不同,在這裡建築被允許身高可以不同、體態也可以肥胖不均,但它們都需要綠色。“這些都是生態建築、雙層表皮、能耗很低。綠色並不是有綠化就夠了,它有一個明確的能耗指標。建築師們通過專門的設計,讓能耗變低。就從所選的植物這個細節而言,都是經過精心調研和考察選擇,這些植物可以對雨水進行過濾,減低二氧化碳、空氣污染,而不是從四季變換和裝飾作用去考慮的。”張梁說,“與國內一個建築師設計一大片不同,在這裡,每一個建築師就是設計一棟建築,讓街區呈現多樣性,而讓一個協調建築師,對技術法規、風貌、尺度等方面進行控制。”

    在這個工業歷史遺留的街區,我們可以看到廠房的坡尖屋頂依舊被建築師保留,也看到一些廠房正在做外牆翻新。“他們在照顧歷史的延續性。”張梁說。

    深圳也在面臨著工業遺產與城市更新的問題。但更多時候,我們的選擇只有兩個,住宅,拆掉;廠房,變成創意文化園。這兩者之間已經形成了穩定且不可割裂的親密關系。但事實上,創意文化園已經漸漸與創意無關,成為商業地產的另外一種噱頭。不僅在深圳,創意園模式在全國都在肆意蔓延,像九宮格構圖一樣進行呆板復制,而成功者寥寥。

    深圳中心也面臨著城市更新問題,熊傳新表示,深圳中心在把城中村改造成城中城,在建構城市的未來,但是對於曾經在這片土地上也留下歷史的崗廈村,他們也在盡量留下城市的記憶,不讓歷史斷裂。在深圳中心將會有一個文天祥紀念館記錄崗廈和深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保留市民的共同記憶。

   “崗廈歷史遠則可追溯至古代史,比如這裡正好是文天祥後代的移居地,近則也是當代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最佳縮影。崗廈的改造本身也將代言深圳再一次的升華。”黃曉雯說,“這是我們面對這塊城市中央、寶貴、稀缺的土地資源最樸實的表達,體現了我們項目開發思考的原點以及我們開發建設的態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