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平面為八邊形,底層每邊長5.58米,外觀為五層,內部還有四個暗層,共九層。木塔中間為大廳,四周為回廊。柱子按內外兩環布置,由於暗層柱間采用近似桁架的作法,外立面有四個面的柱間,當年也曾設有斜撐,形成雙套筒式結構。四個暗層形成四個剛性較大的環,猶如現代建築中的圈梁。這樣大大加強了結構的整體性,以致歷經多次地震而無恙。木塔造形勻稱而穩重,各層平面逐層向內收縮,層高逐級減少,隨之將各層斗拱作法和屋檐的長度進行調整,不但創造了優美的總體輪廓,產生高聳向上的藝術效果,而且通過那一層層的屋檐和平座,有節奏而又有變化的出現,產生了優美的韻律感,是結構與藝術造型有機結合的典范。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全木結構,塔內有大型佛像。

木塔底部的外檐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