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道網祁縣10月28日電 記者汪志民 羅偉 劉昱 10月24日中國報道《中國故事之中國城市篇》暨春晚攝制組一行來到千年古城祁縣拍攝,在這裡探訪感知有著2500的歷史文化和內涵底蘊的昭馀古城。
祁縣古稱昭馀,是中國古代最早建立縣制的地方之一,距今已有2530年之久的漫長歷史。至今縣域內仍留有以昭馀古城為主體的明清古店鋪、古民宅和大量散布在縣境內的寺廟樓台、墓葬碑刻、古樹名木、歷史風貌村落等物質遺產,如縣域內的喬家大院、賈令鎮河樓、榮仁堡古村落、祁城村、狐偃廟、祁奚父子墓,古城內的明清商業街、渠家大院、茶票莊、雨樓家私博物館等;還有以陶唐遺風為特征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晉商文化、大院文化、名人文化、以及戲曲文化、武術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等。

昭馀古城東門

保持完好的明清古建築街道

完美精致的古建築

攝制組在拍攝
古城街道兩側明清時代的茶莊、煙店、票號、錢莊、斗行、當鋪等數百家商業鋪舊址和巨商大賈和千余處豪宅大院,保存完好,古樸雄渾、飛檐挑角、梁枋交錯、鱗次栉比。建築專家稱之為“集江南河北之大成,匯宋元明清之法式”,是研究中國古代縣城建制、街道規劃、民宅建築和商業布局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也是反映明清時代晉商輝煌的歷史見證。
古城是依據中國封建社會漢民族傳統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縣城,無論是“紗帽城”的形制,還是南正北直、東西對應的城區布局,裝飾彩繪、光彩奪目的深宅大院,明柱出檐、二層結構的臨街商鋪,循韬遵規、嚴謹眾多的寺廟樓閣,都達到了使用功能與建築藝術的完美統一,在中國建築史和美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多年來一直是同濟大學等全國許多高校及各類畫院的實物教材。

完美精致的古建築

完美精致的古建築

完美精致的古建築

渠家大院正門
祁縣先後利用這條街上的商號舊址和民居宅院開辦了渠家大院晉商文化博物館、長裕川晉商茶莊博物館、全國最大的珠算博物館、明清家具博物館、晉商镖局、度量衡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恢復了明清商業老字號的牌匾、幌子,再現了古城明風清韻、商賈雲集的生動畫卷。
整個祁縣古城,古民宅就有一千多處,明清建築風格的房屋有2萬余間,古商號店鋪就高達170多家。這些店鋪保存基本完好,尤以東、西大街為最,典型建築有渠家大院、長裕川茶莊、何家大院、三晉源票號、大德恆票號等40多家。古城內現有國保單位2處,省保單位1處,市保單位2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處。整座古城明風清韻、古色古香,集古街道、古寺廟、古民宅、古店鋪於一體,布局結構合理,井然有序,渾然一體,組成了一個建築宏偉、結構完整的古文物群,飽蘸著濃濃的明風清韻,是明清時期的“精華縮影”。古城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統稱“晉商老街”,於2011年6月被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批准為第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街。古城內建築風格集實用與藝術為一體,精致的石雕、木雕、磚雕與彩繪處處可見,明風清韻,古色古香,被國內文物古建專家贊譽為“集江南河北之大成,匯宋元明清之法式”。

古建築街道上的老字號店鋪

古老的街道

古老的街道

晉商茶莊博物館
1994年1月,祁縣作為中國商業金融古城和北方漢民族6000年歷史、建築、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和傑出典范,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2011年,祁縣晉商老街以名列榜首的驕人成績成功入選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坐落在古城內的“渠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的主人曾是清代晉商巨賈,在縣城裡建有40個院落,人稱“渠半城”。渠家大院整個建築群總面積2.3628萬平方米,現已開發出75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體院落外觀為城堡式,內分8個大院、19個四合小院,共有240間房屋。院落之間有牌樓、過廳相隔,形成院套院、門連門的美妙格局。其中石雕欄桿院、五進式穿堂院、牌樓院、戲台院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堪稱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築特色。利用這一建築奇葩開辟的晉商文化博物館,采取原狀陳列和系列展出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實物、圖片、模型、雕塑等手法,揭示了晉商文化的內涵,藝術地再現了晉商的輝煌。此外,大院還推出了互動項目“和詩擇婿”及祁太秧歌演唱活動。
祁縣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內罕見的歷史風貌保護完整的名城之一,被專家譽為“名宅千處”。對於研究了解我國明清時期的歷史和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中華民族文化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在短短的幾天拍攝中,深深地讓記者們感受到了那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物件原封的保留著過去的鮮活往事,讓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來追尋……
中國報道網祁縣10月28日電 記者汪志民 羅偉 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