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龍興寺

龍興寺

日期:2016/12/14 17:33:01      編輯:古建築紀錄

    龍興寺位於彭州市區北大門,是一座有1300多年歷史的叢林古剎。過去廟宇巍峨、香火旺盛,高塔聳立,古柏參天,文革時期慘遭破壞。寺內現有新建成的東南亞第一高塔,高達81.8米的龍興捨利金剛寶塔及一座已有50年歷史的仿印度加爾各答金剛寶座式佛塔樣塔。龍興寺相傳始建於東晉義熙年間,初名大空,唐武後天授2年(公元691年)易名大雲寺,神龍元年(公元7O5年)又改為中興寺,神龍3年再度更名,曰龍興寺。至此龍興寺之名得以固定下來並沿襲至今。在一千多年的歲月中,龍興寺幾度興衰,歷經滄桑。直至20世紀四十年代,寺院才發展成占地80余畝、房屋150余間、僧眾100余人的規模。據說當時寺內主體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四重,另有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若干,整體布局合理,風格古樸,渾然一體,是一座法度森嚴、莊重美觀的寺院,素稱“七佛勝地”。為川西一等大寺。1949年國民黨川康將領劉文輝、鄧錫候、潘文華聚集龍興寺,商議起義大計時,龍興寺曾為川軍的指揮中心和聯絡點。當時能海大師恰在寺內講經,也參與其事,勸說鄧錫侯棄暗投明。龍興寺僧人不分晝夜,殷勤接待起義軍將士。後劉、鄧、潘在此致電毛主席、朱總司令並通電全國,宣告起義,從而使四川和平解放。龍興寺這個千年古剎,又成為著名的起義紀念地址。看點捨利塔寺內有清代建築藏經樓,近代高僧能海、清定上師倡導建成的仿印度加爾各答金剛寶座塔、捨利塔各一座,金剛寶座塔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起新建的龍興捨利塔(地宮內有釋迦牟尼真身捨利)主塔高81米,是目前東、南亞最高的金剛捨利寶塔。4隅陪塔高27米,占地面積900平方米。佛像塔身供奉佛像1080尊,主塔內按佛教儀規用石雕、泥塑、銅鑄、布貼、糖卡等多種傳統工藝布置,裝飾展廳和內壁,陳列有南北朝、隋、唐傳世石刻佛像11尊,該石刻佛像雕刻精美,做工細致,佩飾華貴,儀態慈祥,屬國家二級以上文物。塔內有扶梯直上寶頂,為人們觀光、禮佛提供方便。珍貴文物龍興寺不僅具有一般大型寺廟的建築、塑像,還珍藏著日本贈送的《碛砂藏》、清初的《大藏經》、斯裡蘭卡國王贈送的佛捨利及《貝葉經》等。此外還有緬甸玉佛一尊,均屬珍貴文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