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歎的惠山古鎮修復規劃
日期:2016/12/14 9:37:3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多年以來,大多數無錫人並不知道在自家眼門前竟有一個歷史文物大寶庫,這就是被專家稱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的惠山古鎮,除了錫惠公園素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美譽外,它更令世人驚歎的是在約30公頃的范圍裡,竟掩藏著118座祠堂,這一國內少見的“祠堂群”,也許是無錫市唯一有條件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項目。昨天,記者有幸聆聽了對惠山古鎮進行了10多年調查和研究的夏泉生高工,對惠山古鎮修建性規劃的一番介紹,真為無錫擁有獨一無二的歷史寶藏而感到慶幸和驕傲。
一根水軸兩條街 八大片區祠堂群
惠山古鎮位於錫山與惠山的東北坡麓,近靠錫惠景區的公共游覽區,已作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古運河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地區為國內重要的園林文化旅游區,它以惠山風景名勝區為依托,惠山祠堂群為載體,將成為我國江南水鄉及古運河旅游的新亮點。
古鎮建設保護范圍:東、西以黃埠墩和惠山寺為界;南北位於錫惠大橋和通惠西路之間,總面積103公頃。由古運河惠山浜水街、五裡香塍街(直街)兩條水、陸風景軸線,通向千年古剎惠山寺與天下第二泉的景觀核心。通過對現有城市道路線型的調整,界定了惠山寺至寶善橋之間為核心保護地塊(約35公頃);其東到大運河為古鎮發展與風貌協調區(約70公頃)。根據祠堂的分布,核心保護區內分為8片,包括二泉裡、聽松坊、橫街、直街、中心祠堂群、上下河塘、惠山浜、寶善街。
五裡香塍寶善橋 中國泥人博物館
二泉裡和聽松坊是今年率先啟動的項目。二泉裡片區包括二泉、祠群、寺廟、道觀、園林。這裡主要有泰伯祠、尊賢祠、文昭公祠、華孝子祠、鄒公祠、李公祠為主的祠堂群。
聽松坊北片區,位於惠山寺軸和聽松坊一帶。這裡將拆除現在的山門,突出一對唐、宋經幢。這裡有昭忠祠、貞節祠等祠堂。無錫最古老的一座橋——金蓮橋也將采用封閉保護,另辟繞行步道。
橫街片區,含惠山寺門、龍頭下、寄暢園門三個重要歷史點均在短短的180米橫街上,原址恢復孝友傳家坊。
直街片區,這裡分布著東岳廟、春申君祠、陶公祠、陳文范祠、浦孝祠、袁龍圖祠等祠堂,著名的五裡香塍坊也將得到恢復。
中心祠群片,位於古鎮祠群中心,燒香浜和橫街之間,有大量重點保護祠堂,如王武愍公祠、倪雲林祠、范仲淹祠、陸宣公祠、顧可久祠、虞徽山祠、楊藕芳祠、周子祠、高忠憲公祠等。
上下河塘片區,本片區從龍頭上至寶善橋,是清初皇家南巡要道,一度是繁華之地。規劃中重點恢復古鎮中最大的龍頭下千人報德坊。留耕草堂、紫陽書院、李鶴章祠、溪山第一樓,都是這裡重要的景點。燒香浜上恢復流動戲台--畫舫、燈船。人們到這裡游覽時,又能參觀祠堂,又能領略古鎮風情,別有情趣。
惠山浜片區,位於寶善橋與錫惠橋之間,惠山浜兩側有唐祠、祝祠等祠堂群。寶善橋將按原樣恢復,成為古鎮的標志景點之一。現通惠路向東移200米,以保證其風貌的完整性。
寶善街片區,這裡將建設一個中國泥人博物館,把泥人廠、泥人研究所整合成中國泥人博物館,集研究、加工、銷售、展示、觀賞、交流、接待於一體的泥人博覽中心。
山清水秀風水地 水陸發達集群賢
為何有如此之多的歷史名人祠堂在此“聚集”呢?據夏泉生介紹,錫惠地區,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來被人視作風水寶地,也是自古至今的望族世家的墓地,建有墓祠。古鎮中的祠堂,許多是江南一帶名人達官的宗祠,也有一部分是支祠,如華孝子祠,倪雲林祠是宗祠,錢武肅王、范仲淹等名人的後代,在各地選擇風水寶地,為祖先設立支祠,以供在當地族人後裔祭祀。無錫這樣的支祠數量很多,規模也不小。其中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無錫水陸運輸發達,惠山腳下就是古運河。
值得指出的是,絕大多數祠堂是明代和清末民國初建,那個時期恰逢無錫民族工商業大發展,無錫成為華東地區一大商品流通中心,素有“米市”、“布碼頭”之稱,各地人士都要到錫發展,祠堂和會館和公所一樣,成為他們議事、祭祀的一個場所。
歷史上雖然經過戰火和動亂,但是,惠山古鎮祠堂群基本得到保全,損毀較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現在,市委、市政府將此列入重點建設項目,將用3~5年的時間全面恢復,一塊錫惠腳下的寶石,終於將拭去塵埃,顯露光芒了。南京12月23日電 記者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