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越文化遺址 江南古鎮——臨浦

古越文化遺址 江南古鎮——臨浦

日期:2016/12/13 22:26:29      編輯:古建築紀錄

  江南古鎮——臨浦依山傍水,資源豐富,人傑地靈。

  一條浦陽江穿鎮而過融入澎湃的錢塘江,氣勢不凡。

  臨浦歷史悠久,是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裡有西施故裡、范蠡遺跡等古越文化遺址,這裡有湯都督籌辦的鄉學,有一代史家蔡東藩的著書地……

  臨浦以其眾多的名勝古跡、秀麗山水與人文景點交相輝映,品位高雅、內涵豐富。

  古鎮臨浦,商家雲集,各業興旺,南來北往客商無數,曾以江南米市著稱,並由米市貿易盤活全鎮經濟,因而成為一座商埠重鎮。

  《小上海——臨浦舊事》以抗日戰爭前至解放前夕為界限,由世居臨浦的朱冠右老先生講述,憑著朱先先生的記憶敘述寫成。

  朱老先生他們這一代經歷了小鎮的繁華,也經受了太多的災難,但他們一直頑強地生活著。他們愛這片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與小鎮血肉相依。

  作為江南的一個商埠重鎮,她與烏鎮、南浔有區別而更有自己的特色,小鎮的興衰既有時代的印記,也有商業經營的規律。舊時的小鎮,房屋外形青磚黛瓦,內結構集經商、作坊和住家為一體,是很具有商埠特色的古建築;小鎮的街道縱橫交叉成飯架形,這在江浙地帶是極少有的;小鎮上店鋪、莊坊、戲院、茶園,叫賣聲聲、戲曲連連,真是熱鬧非凡。這裡除了商業繁榮外,共文娛生活可以說是夜夜笙歌,日日鼓樂,這既具有上海灘的風味,又有古鎮商埠的特色。

  該書隨著老人的記憶娓娓道來,不僅重現了臨浦昔日的風光舊貌、風土民情,同時也映出了臨浦人民的純樸民風與頑強堅韌的內在性格。它不但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書,對人們研究江南商埠文化和稻米文化也很有參考價值。

  朱老先生說:“千年古鎮,我的家鄉,小鎮的風風雨雨與我血肉相連,當年繁華的小鎮,大商號,小店鋪,大戶人家的連廳牆門,小戶人家的夫妻店總是在我的腦海晃動。我要用我的嘴,讓小鎮舊時的繁華在紙上復活。”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朱老對家鄉的深情和摯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