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於仙游縣城西北約40公裡的鳳山鄉鳳頂村,始建於唐代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由正覺禅師(法名智廣)倡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據載,該寺捨院九座相連,規模宏偉,占地達1.5萬平方米,鼎盛時僧眾有五百余人,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禅林寶剎。據說宋代端明殿學士蔡襄曾到這裡賞景,親手書寫“太平院”三個字。宋代名人余象和劉後村,也曾來到這裡題過詩。明嘉靖六年,寺被大火燒毀,萬歷十二年,僧人意空修復大殿。
九座寺現僅存大雄寶殿、祖師殿、僧捨齋堂和放生池。大雄寶殿內存有6對大石柱,高9.40米,直徑60厘米。寺中一對經幢塔據考為五代時所建。寺東面有尼捨利塔和“銀缸”,西面有無塵塔和“米缸”,南面有捨利塔和“酒缸”,北面有龍潭等古跡。據傳,寺後有山似鳳凰來儀,九座寺就建在雄鳳的頂冠上,因此建寺時有伏龍馱象搬運木石。
無塵塔位於九座寺西面,創建於唐鹹通六年(865年),為該寺歷代寺僧圓寂後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宋崇寧間賜名“無塵塔”。塔為三層石構,八角空心,高14.22米,內徑4.45米。塔尖為蓮花葫蘆形。基座為蓮花石雕,各層角柱呈瓜楞形。底層下部八面刻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設南北開門,東南與西南兩面有護門衛士浮雕。塔內有螺旋形石級盤旋而上。塔前有月台,與宋以後的石塔形制迥然不同。這是省內罕見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