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五台山顯通寺:中國的第二座寺廟

五台山顯通寺:中國的第二座寺廟

日期:2016/12/14 17:31:42      編輯:古建築紀錄

佛教聖地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距山西省會太原市230公裡,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合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以其建佛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號稱天下第一佛山。

    五台山又名清涼山,相傳是南無金色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香火旺盛,寺院林立,尤以台懷鎮居多,現存有124座較完整寺院,著名的有“五大禅處”、“六大名剎”等。

    禅處,即寺廟。“五大禅處“即是五座寺廟。清代到民國年間,五台山有五座寺院,統管全山佛教事宜,被專稱為五大禅處。其中,屬於青廟三座,為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屬於黃廟二座,為菩薩頂、羅喉寺。

推薦閱讀:

西周早期蠶紋方鼎

江西上清古鎮 幽靜中孕育道教文化

新疆巴裡坤東黑溝遺址考古有新發現

山西垣曲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文化遺址

顯通寺全景


    顯通寺位於台懷鎮中心地,是五台山歷史最古、規模最大也是全中國繼洛陽白馬寺之後的第二座的寺廟。該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原名大孚靈鹫寺。北魏教文帝時期擴建,因寺側有花園,賜名花園寺。唐代武則天以新譯《華嚴經》中記載有五台山,乃更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重修,又賜額“大顯通寺”。現占地面積約120畝,各種建築400余座,規模浩大。

    顯通寺的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殿堂、廂房布局嚴整,中軸線分明,配殿左右對稱。布列於中軸線上的主要殿宇七座,從南到北,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藏經樓。此外,還有鐘樓、僧捨和各種配殿。

    顯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觀音殿,又三大士殿。殿內,中間供著觀音菩薩像,左右供著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文殊殿,是顯通令的第二重大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顯通寺的大文殊殿內,供著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台獅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無垢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馱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供著三世佛像:中為釋迦牟尼佛,西為阿彌陀佛,東為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後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

推薦閱讀:

西周早期蠶紋方鼎

江西上清古鎮 幽靜中孕育道教文化

新疆巴裡坤東黑溝遺址考古有新發現

山西垣曲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文化遺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