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長治縣正覺寺與山西平順縣龍門寺

長治縣正覺寺與山西平順縣龍門寺

日期:2016/12/15 1:19: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長治縣正覺寺
  
  正覺寺 在長治縣城西北10公裡的司馬鄉看寺村中,俗稱“大寺”,寺名“正覺”。寺宇東依太行山,西臨漳河水,寺內古柏參天,殿閣巍峨,蒼山碧水,綠蔭紅牆,風景如畫。寺院始建於唐大和年間(827—835),宋熙寧三年(1070)僧貞王己重建,元至順三年(1332)僧道喜重修,明清兩代均有重建、增建與修蔫。座北向南,原有前後兩進院落,共有殿宇、廊庑、僧捨70余間。今僅存中殿、後殿和東西配殿,其中以後殿最古。後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四椽伏對乳伏用三柱、在平梁之上施蜀柱,叉手和合沓,各縫下用攀間,令拱,替木及各種隱刻拱。殿內用方形石柱,柱角均有抹楞,檐柱側角升起顯著。檐下斗拱雙抄單下昂,重拱計心造,昂嘴批竹式,不用補間斗拱,梁架簡潔規整,斗拱疏朗,用材敦厚肥碩,為現存宋代木構建築中較為典型的代表作。其余中殿五間及前院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懸山式屋頂,屬元、明遺構。寺內現存明天啟三年(1623)鄉社約法護寺碑l通,是寺院修建史的佐證。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門寺
  
  龍門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山西平順縣城西北65公裡龍門山腰。此地山巒聳峙,峭壁懸崖,谷內夾石凸起,形如龍首,故曰龍門山,寺建於此,名亦因之。創始於北齊天保年間,北宋乾德年間改為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現存殿堂廊庑,布局嚴謹。中軸線三進院落,東西禅堂、經捨等各成一區。其中前院西配殿為五代後唐同光三年(公元 925年)所建,三開間懸山式,殿內無柱,梁枋簡潔規整,猶存唐風。五代木構建築懸山式殿宇僅此一例。大雄寶殿北宋紹聖五年(1098年)建,廣深各三間,殿項琉璃脊獸,形制古老,色澤純樸,為元代燒造。天王殿構造靈活,梁枋斷面互不一致,顯系金構,後殿三間,懸山式,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均為明清重建。集後唐、宋、金、元、明、清六代木構建築於一寺,為我國現存文物中所僅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