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北京西山最精美古剎碧雲寺

北京西山最精美古剎碧雲寺

日期:2016/12/14 17:30:22      編輯:古建築紀錄

    香山紅葉蜚聲天下。其實香山公園內還坐落著一座西山最精美的古剎碧雲寺。碧雲寺廟宇殿堂精雕細琢,透露著佛家特有的莊嚴靜谧、慈悲深邃,雖歷經近700年風雨,仍屹立在西山腳下,綻放光彩。

    碧雲寺的山門殿與它處不同,不是並立的三道門,而是由台階上的一道大門和台階兩側各一門樓式小樓組成,小樓與大門並立。殿外懸掛“碧雲寺”匾額一方,自右至左書滿、漢、藏、蒙四體文字,藍底金字,為乾隆御筆。

    元至順二年(1331年),元朝開國元勳耶律楚材的後裔耶律阿勒彌捨宅開山建成碧雲庵。明代大規模修建,並改庵為寺,據說盛極一時,有“蓋西山第一景也”的美譽。寺門前的一對石獅便是明代石雕藝術的經典之作,漢白玉石獅蹲臥於須彌石座上,身軀瘦長,雕镂精工,威武如生,蔚為雄偉,雖經風冒雨,黯然卻有翠色。清代,碧雲寺成了皇帝瞻拜之地,康熙皇帝曾多次駐跸碧雲寺,留下《駐跸碧雲寺》、《碧雲寺臨泉望月》等詩篇。乾隆皇帝好山樂水,崇佛禮教,經常駐跸香山游幸。碧雲寺成為一座集合寺院與園林功能的大型皇家寺院。

    碧雲寺坐西朝東,占地4萬平方米,寺院自下而上,建築依山勢層層疊起,落差近百米,優美典雅的景致也隨著高度遞進,六進的院落呈現出極強的藝術性,給人以層出不窮之感。整個寺院山林與建築相襯托,瑰麗宏偉、精工細琢,堪稱中國寺院園林藝術的典范,其中最為精美者當數羅漢堂、金剛寶座塔及石牌樓。

    羅漢堂是一處自成格局的院落,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羅漢堂建築風格別致,平面呈田字形,是我國四個著名羅漢堂中比較完美的一個。內有仿杭州靜慈寺塑造的五百零八尊金漆木胎羅漢,坐像高約l.5米,身材大小與常人同,個個喜怒憂思各形於色,栩栩如生。相傳第四百四十四尊羅漢“破邪見尊者”,頂盔掛甲,罩袍登靴,呈帝王之軀,是乾隆為自己塑造的金身。在殿梁上還有一尊濟公像,傳說是佛祖如來召集法會,濟公醉臥鄉間,醒來已晚,到達會場時座位已排定,濟公只能坐於房梁之上。

    金剛寶座塔坐落於寺院最深處,是典型的漢藏混合建築,規模居全國之冠。其建築形式傳自印度,既保留了密藏斗拱等,又融入諸多中國傳統藝術手法,是一座大型的清代石雕藝術珍品,雖歷經250年風雨但依然保存完好。塔正中開券洞,入洞沿兩側石級可登至塔頂。塔頂正中央是一座十三層密檐方形石塔,四周各有一座略小於中央塔的方形石塔。所有小塔頂部都配有銅鑄塔剎。寶座塔從塔基至塔頂,遍布精美浮雕,佛像、金剛力士像、獅象、雲紋、龍鳳、獸頭、花卉等。

    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遺體暫厝於金剛寶座塔圈門之內。孫中山靈柩移陵南京後,這裡設立“孫中山先生冠冢”立碑紀念,並將作過靈堂的碧雲寺普明妙覺殿辟建為“孫中山紀念堂”。

    石牌樓位於金剛寶座塔院內,為三間四柱三樓沖天式,通體為漢白玉石質地,呈一字形,頂部為庑殿式,長34米,高10米。巨大的漢白玉石柱上镌祥雲圖案,雕刻精美細膩。石牌樓正樓、次樓為五踩斗拱,正間、次間的下橫枋刻有戲珠騰龍。額枋上有乾隆御書“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坊兩側為照壁,上刻有節、孝、忠、廉的人物浮雕和人名,牌樓左右八字形石壁上雕八仙過海圖。此牌坊可謂難得的石雕珍品,其造型之美,雕刻之精,在京城的寺廟內絕無僅有。

推薦閱讀:

甘肅華池姊妹塔:遷建後的“國保”之盼

河南平頂山香山寺

京城四大古寺 延續千年的信仰與祝願

中國四大古剎之濟南靈巖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