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簡政強鎮只差一小步

簡政強鎮只差一小步

日期:2016/12/13 21:44:55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中山作為廣東省兩“簡政強鎮”工作試點之一,去年8月份正式開展這一改革。記者昨日了解到,鎮區機構大部制改革、中層領導競崗、事權下放培訓等前期准備工作都已進入收尾階段。據了解,目前基本上所有鎮區都完成了機構大部制改革,按省委文件相關原則進行精簡;而在中層領導競崗方面,只剩神灣鎮等個別鎮區尚未完成。

    昨日記者從市政府編委辦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鎮區都已完成機構設置等相關前期工作,下一階段市屬各部門將與各鎮區簽訂委托協議,各項事權就可正式下放到各鎮區。

    前期准備已近收尾

    近日,市屬各部門也先後為下面鎮區的工作人員開展事權下放業務培訓,為各鎮區承接相關業務的工作人員講解擬下放行政審批、行政處罰事項的辦理流程及注意事項。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前期工作都已接近尾聲,下一步,市屬部門會和各鎮區簽訂事權委托協議,將事權正式下放到鎮區,之後所有鎮區可按照整個新的制度來運作。

    據市政府編委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離簽訂委托協議只差一小步。該負責人介紹,由於東區、石岐區、南區、西區等幾個區行政等級屬“街道辦事處”,不屬於《關於開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和《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富縣強鎮事權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所規定的“鎮”,幾個區想要獲得市屬部門的委托需要省政府方面的批復,“目前相關的審批流程都已基本走完,只需省政府有關部門批復就可以。”

    古鎮18個機構減為13個

    記者日前從古鎮鎮政府獲悉,該鎮的“大部制”改革初步完成,目前,鎮黨政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已完成競爭上崗,機構改革後,我鎮由原來的18個黨政機構(含雙管單位)及群團組織,統一整合為13個大部門。

    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次改革是古鎮探索大部門體制和綜合行政執法、綜合政務服務的重大舉措,主要圍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加強社會管理、強化公共服務、推進基層民主等四個方面履行職能,重點強化面向基層和群眾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強化城市管理和市場監管等職能。該負責人說,這次機構改革按照“同類合並、上下對接、權責一致”的原則,整合了鎮區機構和職能,實現了大部門體制;同時也兼顧銜接市直部門下放的管理事項,由市下放給鎮區管理的派駐機構也通過合署辦公,實現了綜合執法。

    據介紹,古鎮大部制改革的框架為,設置“一委”、“一部”、“四辦”、“七局”等13個部、委、辦、局和鎮工會、共青團、婦聯3個群團組織。

    效果如何

    需時間檢驗

    市編委辦負責人表示,簽訂協議之後,並不代表整個“簡政強鎮”工作的完結。中山屬於試點城市之一,對於事權的下放和管理都處於一個摸索的階段,接下來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對整個制度進行管理,同時還要對鎮區的工作進行指導。“整個改革的效果需要一段時間來檢驗,現在還不能下結論。”

    在省相關文件中提到,未來將有可能推出“撤鎮建區”,中山目前正在提出強化城區首位度、建立三個副中心的構想,中山是否有撤鎮建區的可能呢?該負責人表示,“撤鎮建區”可能是未來的走向,但是目前為止中山仍將以簡政強鎮工作為重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