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麗江“六大體系”保護古城

麗江“六大體系”保護古城

日期:2016/12/13 18:53:59      編輯:古建築紀錄
古城一瞥。 本報記者 李秀春 攝 古城一瞥。 本報記者 李秀春 攝

  本報訊(記者 李秀春)麗江市通過構建環境保護體系、文化原真性保護體系、科學規范法制體系、保護與利用共贏體系、資金投入支撐體系、多元一體人才體系等“六大體系”,忠實履行了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有效保護了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與雄偉壯麗的玉龍雪山遙相呼應,構成了一幅雪山、古城交相輝映的優美畫卷。長期以來,麗江市本著對人類文明瑰寶高度負責的精神,累計投入22億元用於古城保護,精心呵護著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把科學保護古城作為神聖使命,通過實施以改善旅游、衛生、通訊、供電、供水、交通等基礎設施為重點的一系列保護性建設工程,構建起良好的環境保護體系。去年,古城管理局與電網公司共同投資5727余萬元,對古城范圍內的大研、束河片區配電網進行改造,消除火災隱患。同時,新建和完善了排水排污、街巷照明、供水管網與消防、電信和路網等5大系統,拆除了古城內大量的不協調建築,重新恢復了建築和園林歷史原貌。

  民族文化是麗江古城的血脈、根基、靈魂,特有的民族文化是體現麗江古城文化遺產價值的重要元素。市委、市政府通過每年安排1000萬元作為民族文化保護發展基金,用於古城傳統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和展示,切實加強了對古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逐步構建起民族文化原真性保護體系。目前,在古城內已建立了“納西古樂”、“東巴宮”、“東巴文化傳承院”等一大批民族文化傳承展演經營門店,形成了以“方國瑜故居”、“和志剛書齋”、“東巴紙坊”、“雪山書院”、“玉河書院”、“王丕震紀念館”、“納西喜院”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文化示范窗口,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同時,麗江市先後出台了一批關於保護古城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和辦法,構建起古城保護科學規范的法制體系。目前,正在加緊進行《雲南省麗江古城保護條例實施細則》的報批以及完善的相關工作。委托上海同濟大學完成了古城保護管理規劃,為古城實現依法保護、科學管理、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堅持以文化遺產為依托、旅游產業為載體,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特色優勢、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構建起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共贏體系。省科協、省文化廳科學技術課題研究成果表明,麗江古城對麗江社會經濟的貢獻率達63%。2013年6月20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麗江古城保護狀況報告、麗江古城保護規劃綜合報告、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能力建設報告等順利通過大會審議。

  保護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資金是關鍵。幾年來,麗江市通過積極探索,構建起後續資金投入支撐體系,實現了以旅游業發展的收入反哺古城保護。2013年,麗江古城維護費征收入庫累計達3366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147萬元,增幅達10.31%。同時,不斷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建立了政府強制性收費與銀行貸款相結合的資金支撐體系,為實現古城的有效保護與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2013年,古城管理有限公司自營收入達3585萬元。

  另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培養古城保護管理人才,構建起多元一體人才體系。

  聲音

  麗江市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和仕勇:為保護好麗江發展的核心品牌,麗江地方政府及保護管理機構累計投資18億多元,實施了以改善古城衛生、供水等基礎設施為重點的一系列工程,重新恢復建築和園林歷史原貌,加強數字化建設,保持和提升了古城的生態環境優美,水系建設完備,服務功能完善,人居環境舒適。

  鏈接

  近幾年麗江古城獲得的榮譽

  2010年

  中國文化旅游發展貢獻獎;

  中國游客最喜愛的休閒旅游景區;

  2011年

  首屆中國文化旅游發展貢獻獎—影響中國旅游的一個古城古鎮古村;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全國文明單位;

  2012年

  國內最佳旅游目的地;

  2013年

  亞洲金旅獎·大中華區最具中華文化特色旅游風景名勝區;

  國際華媒大獎—中國十大魅力小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