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記者30秒一篇文章 發明者有望得普利策獎
日期:2016/12/13 23:11:13   編輯:古建築紀錄
機器人記者的最終目標是寫出長篇深度報道,占領新聞界。
每30秒,一支由電子運算控制的“神筆馬良”就能“攢”出一篇文章。
記者曾經到浙大智能系統與控制研究所的機器人實驗室采訪,這個實驗室研制出了兩個跟真人相當模子的會打乒乓的機器人。
回程時,一車記者不約而同地暢想:“是不是可以發明一個寫稿機器人?我們負責采訪,回來以後跟機器人說道說道,它就自個可以吭哧吭哧勞作了。”
現在,這個神筆機器人真的在美國問世了,每天都在各大網絡媒體上產出報道,今年預計將發出150多萬篇報道,在體育比賽、股票市場行情、房地產價格等方面的報道,頗受人們青睐。尤其在體育報道上表現搶眼,機器人在比賽結束“那一刻”寫出來的總結性報道很快就成了各個網絡媒體體育板塊上擁有最高點擊量的文章。
記者昨天聯系上浙大智能系統與控制研究所的朱秋國老師,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個真可以有”,不過,他對記者說,你們也不必過於憂慮,它還搶不走你們的飯碗。
機器人記者靠什麼寫稿子
朱秋國說,機器人的設計,從流程看是這樣的:我們希望機器人做什麼事,打球、跑步、寫稿……你想得到的,都行;然後設計者就要根據這個任務,做程序設計,並且通過材料制作,造出實物來進行動力學配合。
朱秋國還沒有仔細了解過美國這個機器人記者的情況,但他說,從機器人的“進化”、“基因”等角度講,“會寫稿子的機器人,在設計原理上,應該和iphone4s的siri小姐一樣。Siri能和人類進行語音對話,你覺得它是真聰明,會思考。其實是設計者在制作的時候,為siri提供了強大、龐大的數據庫。當siri接受一個問題的時候,它會從知識庫中搜索出一個答案來。寫稿機器人應該也是這個套路,它擁有一個智囊團,可能不止是團的概念吧,有智囊軍的規模。這個倉庫構成它的寫作能力,只要給主題,它馬上碼出一篇稿子來,應該不是問題。”
這麼看來,會寫稿子的機器人,真當是蠻吃香的,它的知識儲備龐大、豐盈,並且它的“搜商”相當高,整合能力強又快,光是拼寫稿速度和編輯能力,人類的苦逼記者就已經望塵莫及了。
真人記者會不會“完蛋”了
想想,這個機器人真要滿世界普及開來,我們豈不是要完蛋了?
“不會的。”朱秋國堅定地寬慰了我這個真人記者。浙大智能系統與控制研究所曾經制作了在上海世博會上亮相的“海寶”機器人,它和Siri小姐一樣,會跟人對話。“像海寶、Siri,都很快會暴露出短板——你問到它搜不到的事情上了,它就會重復抱歉,或者跟你瞎掰了。”
本報曾經刊登過一則新聞,在英國舉行的世界勒布納人工智能獎比賽上,一款名為Suzette的聊天機器人,因為騙過了裁判,獲得第一名。但是當記者登錄Suzette坐鎮的在線聊天網站,與Suzette唠嗑:“你看過《錢江晚報》嗎?”她一下崩潰了。
估計機器人記者,目前也還是這個狀態,要它去做深度報道,可能夠嗆!有血有肉的記者對業務精鑽細磨,應該還是保得住飯碗的——這個機器人的出現是為了刺激我們來的!
未來機器人厲害到什麼程度
那麼,目前世界上能體現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是怎麼樣的?朱秋國說,這個頭銜非日本的機器人ASIMO莫屬,它不僅能以10公裡/小時的速度快跑,還能准確地用有5個手指頭的手來倒水。
曾經有一位英國科學家預言,2050年,世界機器人制造界就能造出一支機器人足球隊,球隊有能力打敗英格蘭隊。
“這是制作機器人的技術目標,就是說機器人的靈活度和判斷力、穩定性能達到這種要求。未來機器人應該會做更多人類無法完成的任務。”
比如,美國科學家已經做出了可以用來防生化武器的機器人,這個思路也可能是機器人將來的使命,如果人類再遭遇核洩漏等緊急情況,沖進高危事發現場的不能是人,而是和人一樣靈活、智能,甚至更加成竹在胸的機器人。
寫作機器人
夢想沖大獎
據美國《連線》雜志介紹,美國敘述科學公司(Narrative Science)正在極力宣傳他們發明的同名軟件,這個軟件擁有自動撰寫新聞故事的功能,他們認為將來會研發出更為強大的寫作機器人。
發明者給出的正面預計是:機器人記者有可能在5年內贏得普利策新聞獎。
目前,這個寫作軟件在裡特聯盟(美國壘球聯盟)運用得心應手。
機器人記者寫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積累高質高量的數據。這也是為什麼金融和體育會成為軟件寫手的前沿陣地:這兩類話題都包含了數據的起伏,比如每只股票的收益,股票震蕩等等。
敘述科學的技術總監、高級合伙人克裡斯蒂安·哈蒙德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未來15年完全由機器人撰寫的文章將占多少?”他給出了正面回答:“達到90%”。
目前,機器人記者碰到了一個小問題:所有的新聞和評論都只會針對勝利者。比如當一支球隊被意料之外的對手打敗後,所有以結果數據為出發點的評論都會瞬間變得非常刻薄並充滿羞辱。美國體育聯會要求敘述科學想辦法讓軟件在隊伍失利的情況下也能寫出贊揚隊員們表現的文章,但是顯然機器人們寫不出“雖敗猶榮”這樣的話。
哈蒙德認為,這股機器自動撰寫新聞的海嘯將不會淹沒付費新聞撰稿者的工作,他們研發的軟件系統並不是想要奪取任何人的飯碗。相反,電腦能開采出更多信息寶礦,並生產出非常廉價卻完全可讀的針對時事、潮流等領域的報道,而這些可能是人類記者從未涉及過的。
他相信,人類和電腦運算可以天衣無縫地充分合作,比如機器人利用其完美的記憶系統成為人類新聞工作者的完美采編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