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街古藝講述傳承故事

古街古藝講述傳承故事

日期:2016/12/13 23:11:36      編輯:古建築紀錄
——四川崇州探索文化保護利用新方式
  青磚黛瓦石板街,小吃民俗老手藝……這個夏天,四川省崇州市街子古鎮總是熙熙攘攘,每天湧入街子古鎮的游客有上萬人。古鎮的韻味,不僅在於有保存完整的古鎮老街、古寺等古跡,還有傳承有序的古老技藝和民俗。
  街子古鎮只是崇州這座川西平原城市文化保護與利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崇州市將古街鎮、古傳統技藝的保護作為己任,與旅游發展相結合,花大力氣對古建築古街鎮修舊如舊,下決心扶持傳統技藝重煥生機,實現了保護與利用的新平衡,群眾也在這一進程中找到新的致富方式。
  古街鎮修舊如舊
  有著“千年小成都”美譽的崇州市元通鎮正經歷一場嬗變。麒麟街民居、黃氏宗祠、王國英故居等老建築修繕完成,黃氏故居文物維修、天主堂廣場環境打造等將在今年9月底完工。屆時,元通鎮將再現100年前的原始風貌。
  崇州市地處成都平原西部,天府之國的千年積澱為其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街子、懷遠、元通、王場等古建築、古街鎮如散落在平疇間的珍珠。崇州市委書記范毅說:“崇州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留給我們眾多的文化遺產。保護好這些遺產,不僅是傳承文化根脈的需要,更是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為群眾找到致富新途徑的需要。”
  街子古鎮的打造印證了崇州市對古建築古街鎮的保護思路。結合建設山水田園城市的要求,崇州市聘請了高水平團隊對街子古鎮的保護進行總體規劃。在總體規劃指引下,大到一條街道,小到一間民房該如何保護,都有具體的方案。這些方案都要經過市規劃委員會和專家的評審,建設過程中不許走樣。這兩年,街子古鎮拆除違章建築近1萬平方米。此外,崇州市還對環繞街子古鎮的味江河進行全面治理,建成了以旅游體驗為主要內容的味江景區。如今,修舊如舊的街子古鎮重現了低瓦檐、木門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鎮風格。
  在崇州,越來越多的古建古鎮恢復昔日容顏。罨畫池被公認為川西園林建築藝術的傳世精品;陸游祠是全國除紹興外僅有的紀念陸游的專祠;崇州文廟是四川省保存最完整的文廟……
  傳統技藝煥發生機
  在懷遠古鎮,數十家籐編門店一家挨著一家。顧客還可到門店後的工廠現場見證一根根的籐條如何變化成姿態各異的工藝品。
  籐編傳承了200多年,竹編興盛了2000多年,這就是崇州傳統技藝的歷史厚度。金雞風筝、街子湯麻餅、懷遠三絕、崇陽大曲釀酒等制作技藝均已成為省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不僅要讓這些傳統技藝保存下去,還要讓其發揚光大,煥發生機和活力。”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嘉聰說,“有了傳統技藝的穿針引線,古鎮才有魂魄和看點。”
  崇州逐一解決傳統技藝發展傳承中面臨的原料、場地等具體問題,並通過擴大宣傳等舉措扶持傳承人。通過政府推動,湯麻餅、懷遠三絕等傳統產品已經聲名遠播。
  在籐編和竹編產業,崇州市免費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培養能手。同時,邀請四川美院等單位進行智力支持,推出款式獨特、時尚新穎的新產品。
  “集中就能產生積聚的效益。”據懷遠鎮鎮長劉桂英介紹,懷遠鎮建設籐編一條街讓籐編廠抱團發展,同時建成占地60畝的籐編加工區,集生產加工、展覽銷售、產品研發、農民工培訓等功能於一體;成立籐編專業合作社,以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
  籐編工廠積聚發展節約了成本,也加快了市場的形成,籐編從小作坊發展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年營業額達4億元。懷遠鎮也成為“中國西部籐編之鄉”。
  通過扶持,越來越多的“民間手藝”從小作坊發展成了工廠化、標准化的大生產。
  崇州將街子古鎮朝陽路打造成首條非遺文化活態展示一條街,吹糖人、剪紙、成都漆藝、蜀繡等13家“非遺掌門”齊聚。
  這些平時藏在深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嶄新的表現舞台,不僅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它們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文化傳承衍生致富新產
  街子古鎮保護與打造政府投入近3億元,元通古鎮保護主要項目預算3000萬元以上,懷遠古鎮耗資5000萬元……
  從事古建築古街鎮的保護和傳統技藝的發掘,崇州投入巨資。這筆賬如何算?范毅說:“我們不僅保護了歷史文化,我們更得到了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
  崇州通過古街鎮的保護,正形成以街子古鎮、懷遠古鎮、元通古鎮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黃金走廊帶,每年吸引兩百多萬游客前往。由此帶動上千家農家、上萬個工作崗位從事旅游接待。截至今年7月,共發展星級農家樂和鄉村酒店32家,旅游業就業人數2.5萬余人,今年已接待游客28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48億元,旅游服務業正成為崇州的支柱產業之一。
  “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每天,街子古鎮伴江游道旁“臨江緣”老板吳勇都要接待絡繹不絕的游客。他和八九個小工天不見亮就要忙活開。3年前,他通過銀行貸款、找親戚朋友借錢,湊足50萬元在古鎮建起了自己的店面,而今不僅還清了借款,還有了可觀穩定的收入。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