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西部客家第一鎮 成都洛帶古鎮

西部客家第一鎮 成都洛帶古鎮

日期:2016/12/13 22:38:48      編輯:古建築紀錄

 
 

    位於四川成都東山的洛帶鎮是一個客家古鎮,於三國時期建鎮,原名甄子場,傳說是因蜀漢後主劉禅的玉帶落入小鎮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帶”之名,後演變為“洛帶”。唐宋時,隸屬成都府靈泉縣,排名東山“三大場鎮”之首。洛帶鎮位於成都平原與龍泉山脈的交接處,南距成都市龍泉區區府所在地8km,西距成都18km。現在是成都市向東發展的主體區域。外環路繞洛帶而過,新建的成洛路為成都市的城市干道高速,洛帶與成都連為一體。

 


 

    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從沿海地區遷到了成都東郊的洛帶鎮。在此之後,洛帶鎮逐漸發展成為我國西部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小鎮,而被稱為“西部客家第一鎮”。

 


門上的銅環

 

    洛帶鎮人口2.3萬,90%以上為客家人,講客家話,沿襲客家習俗。洛帶鎮內傳說眾多、古跡遍地,場鎮老街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湖廣、川北四大客家會館、客家博物館和客家公園坐落其中,又被人們稱為“客家名鎮、會館之鄉”。目前,該鎮隸屬於成都市龍泉驿區,是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重點鎮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鎮中發展迅速,現鎮上有許多特色小吃與土特產,如:傷心涼粉、古鎮老臘肉、天鵝蛋等,深受廣大游客喜愛。

    客家,在客家語與漢語廣東方言中均讀作“哈嘎”,原有“客戶”之意,系與當地土著居民的對稱,後相沿成為自稱。以洛帶鎮為中心,周圍十幾個鄉鎮還聚居著約50萬客家人,約占當地人口總數的八成以上,他們以是否會說客家話、祖先神位寫法和家族來源作為文化認同的標志。

 


小鎮上的特色小吃

 

    四川是全國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數量在200萬人以上,其中多數是清初廣東、福建、江西一帶移民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東山區域,學術界統稱“東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萬人能講客家語言,並保持客家的風俗習慣。

    成都12月23日電 記者林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