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長壽之鄉裡的千年古剎

長壽之鄉裡的千年古剎

日期:2016/12/14 17:28: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如皋定慧寺

如皋觀音山寺

如皋觀音山寺

    如皋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評為世界六大長壽鄉之一。“城不過二三裡,而神宅其半。”這是如皋縣志中對如皋古城裡宗教建築的記述。如皋佛教始於隋唐,興盛於明清,有寺、廟、庵數百座,遍布於城鎮和鄉村。僅在城區兩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曾有寺廟上百座,宋之前的千年古剎就有十多座,有“三步兩搭橋,九步三座廟”之說。如今,盡管在歲月滄桑中許多寺廟遭毀,但仍有一些古老的寺廟保存下來,還有與它們一起留下的傳說。

    定慧寺的夜明珠

    定慧寺位於如皋古城東南隅,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現存主要建築有明萬歷年間所建大雄寶殿、藏經樓,清代所建華嚴樓、念佛樓等。其山門正對內城河,東臨放生池,南側背靠外城河,著名古園林專家陳從周贊之“水環寺,樓包殿,山門向北,在全國獨具一格”。

    在定慧寺大雄寶殿正中,有一尊很大的如來佛塑像,相傳佛像前額中央曾有一顆很大的夜明珠。

    這年,為首的老和尚已是99歲了。一天,他收到一封少林寺寫來的信。信中說,3天之內,少林寺將派人來取如來佛額上的夜明珠,請倍加防范,休怪事前沒有通知。老和尚深知來者不善,忙命6個徒弟分成3人一組,晝夜輪流看守大殿,以防有失。

    6個徒弟不敢大意,一直守到第三天晚上。老和尚叮囑6個徒弟:今夜要特別謹慎防護。徒弟們決定,索性6個人都豁上來,拼得一夜不睡覺,一定要把夜明珠守住。天剛黑,他們就各自帶上武器,分頭選好地方埋伏下來,12只眼睛緊緊盯住夜明珠。

 

    一夜守候,夜明珠安然無恙。然而,就在黎明之前,大殿梁上忽地“咔嚓”一響,6個徒弟還沒來得及眨眼,霎時間整個大殿就全暗了。“不好!有人把夜明珠盜去了!”隨著一聲喊,6個徒弟同時跑出大殿,追了出去。他們追出不遠,就看到晨霧中有個穿袈裟的僧人,口中銜著那顆發亮的夜明珠像箭一般飛走了。6個徒弟怎麼也追不上,垂頭喪氣地回到寺裡。他們看到老和尚正在大肚彌勒佛像前膜拜焚香,神情從容,小和尚們奇怪地問道:“師父,寶物被人偷走,你不傷心嗎?”老和尚緩緩地抬起頭,指著彌勒佛兩邊的對聯說:“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修行是在修清靜心。煩惱和障礙不除,何日能登達彼岸?夜明珠縱為稀世之寶,但如果因它丟失而懊惱,則是心隨境轉,障礙著自己寸步難行。放下,隨緣,方能自在。你們各自回房休息吧,別再追了。”“開口便笑,大肚能容。”如今在定慧寺,依然能看到這耐人尋味的對聯,世間事本身並不嚴重,苦的倒是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的自我折磨。一旦我們自己放下了,那麼風吹雲過,煙消霧散,會發覺天地原來是如此澄明,一切原來是如此了無掛礙。

    觀音山寺又名“一錢寺”

    丁堰鎮北有座觀音山寺,北倚土山,四面環水,形似洲島。觀音山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清乾隆五十八年重修,後又毀於抗日戰爭,1993年恢復重建。寺內有一井,建於明萬歷年間,至今保存完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