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鎮停止招商 古鎮祠堂否能歸來
日期:2016/12/13 22:23:52   編輯:古建築紀錄120余處歷代祠堂建築和重要遺跡,匯集了自唐代至民國時期的80個姓氏,其數量之多為國內所罕見,這也是無錫唯一具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資格條件的項目。昨日獲悉,將古鎮祠堂交由其後人來打理,讓其成為眾多國人尋根問祖的故裡,已在部分祠堂中有所動作。
祭祖 五年執著,錢王祠王者歸來
今天是錢氏後人匯聚錢王祠敬谒先人的日子;錢氏宗親將佩戴著黃色的祭巾,第一次共同誦讀《錢氏家訓》。家訓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4節,其中“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則為溫家寶總理所推崇。據說,錢氏家族每有新生兒誕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讀《錢氏家訓》,這個傳統在近代斷了。錢氏家訓被稱為無價寶典,後人們在其熏陶下,出現了“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等眾多卓著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等。
2008年,無錫錢氏在錫惠公園錢王祠首次公開祭祖,清明時分這裡成了眾多人矚目的焦點,很多市民會特意來看看這個平時很少開放的祠堂,更有錢氏後人慕名前來尋根問祖。祭祖陳列的五谷雜糧和水果,以及祭祖的流程和儀式也讓人對數百年前的傳統頗感好奇。
而錢氏後人在這5年來,不斷為祖先留下的祠堂作出努力,錢開源捐出珍貴的“三德譜”、錢同義獻出家中珍藏200余年的顧光旭所書的“慎修堂”匾額。這裡有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所寫“祖德是繩”幾個大字,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題寫長聯“西臨惠麓東望錫峰祠宇喜重新吳越五王億萬年馨香俎豆,派衍梁溪源分浙水雲礽欣愈盛堠湖兩系千百歲華赀簪纓”,中科院資深院士錢令希先生在87歲高齡時所錄“錢氏家訓”,並將常熟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錢武肅王彩色繪像屏翻拍回來。今年,錢氏後人還尋訪到了乾隆南巡時為錢氏所制的御詩真跡,並恢復了乾隆題寫的“保障江山”四字匾額。
他們還獲得了相關管理部門的首肯,將惠山錢王祠東門樓上下兩層交給錢氏後人管理。目前,已基本確定了施工方案,將結合無錫錢氏特點,樓上設錢氏名人館,並精心布置乾隆御書處,陳列御書真跡復制品,其余布置錢氏名人展;樓下為吳越文化歷史展示廳,不僅完善了惠山寺的乾隆景觀點,也豐富了惠山古鎮的人文景觀。錢氏後人表示,建成後,錢王祠將打破現在難得一見的局面,全天候開放。
背後 後人接手祠堂群,能否成為最為活態的解說者
無錫錢氏是惠山祠堂群中的先行者,而對於這些祠堂群的後人而言,由祠堂姓氏後人來打理自己的祠堂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心懷對祖先的敬畏,協力而行,其利斷金。
1日下午,無錫市政協副主席孫志亮在祠堂文化研究會的一次會議上,曾提到過這樣的細節,辦公室裡常有不同姓氏的後人前來講述先人的故事,一個個慷慨激昂,完全可以講上幾天幾夜,這些後人講過的故事,遠比從書本所得更打動人心,也更加記憶深刻。比如秦氏後人講的寄暢園,那是中國園林史上唯一一座500多年未易主的園林,堪稱奇跡。這些活態的講解說來津津樂道,讓人心懷遐思。
鄒氏後人表示,他們也爭取到了對鄒家祠堂的布置權,明年的此時,一個鄒姓文化的祠堂或將面世。而對於他們來說,面對的是整個家族的眾多雙眼睛,以及對先人的敬重,沒有人會對祖先不敬,否則必被指責。孫志亮則說,惠山古鎮要打造的是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基地,非遺的展示,希望外地人慕名古鎮而來看無錫,而非來無錫順道看古鎮。古鎮目前僅完成了10%的工作量,還有90%的工作需要慢慢完善。每個祠堂裡的族規家訓都是一部寶貴的精神遺產,每個姓氏主人的愛好和特點,要講的可以很多。因而有人說,後人們接手祠堂群的管理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他們完全可以成為古鎮上每個姓氏最忠誠的講解員和保護者。
焦點 與惠山古鎮氛圍不匹配的文化,請走開
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的秘書長夏泉生表示,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祠堂都由各個姓氏的後人們自行管理,甚至有一部分產權都在各大姓氏手中。政府要做的是制定游戲規則,讓各大姓氏知道什麼能搞,什麼不能搞。對搞得好的祠堂可采用“民辦公助”的辦法,給予獎勵,這樣也可減少對祠堂的投入。
不過,惠山古鎮模式並不相同,由政府進行總體建設,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產權歸屬於政府已沒有太多的爭議。但對各大姓氏後人來講,能否以租給商家相同的租金來承租這些祠堂,交給祠堂後人們來打理成了大家的希望所在。
孫志亮透露,其實惠山古鎮目前的商家無一簽署合同,主要是考慮到一些游客的方便,是臨時性的。從3月21日起已停止了新的招商,相關方面已表示要按申遺需求來梳理和反思現有布置。不過,也有知情者擔憂,現在修復完好的大部分祠堂都已交給商家經營,變成了咖啡館或北京布鞋店等異地文化的展示基地,而與無錫古鎮有關的本土文化並沒有多少。
有人表示,即便是經營行為,惠山古鎮上可以做得很多,比如過氏祠堂是棋聖過百齡的祠堂,如果在這裡布置棋院就和主人相符,每家祠堂出售其姓氏相符的族規家訓、扇面對聯也可成為選擇。一些祠堂文化研究者表示,鄒氏後人接管先祠則成了曙光所在,但請佛容易送佛難,要將這些已開出的商家最後送出,考驗的是相關部門對文化的敬重和對利益的淡泊。(記者黃孝萍)南京4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