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與中國中鐵簽署古城綜合改造開發合作框架協議
安徽訊 4月11日上午,亳州市政府與中國中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在亳州舉行了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合作開發建設項目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亳州市市長沈強與中鐵置業總經理王子光在協議上簽字。亳州市副市長王玉玺與中鐵置業副總經理陳月東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亳州市委委常委、谯城區委書記胡朝榮主持簽約儀式。
亳州市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合作開發建設項目位於主城谯城區,緊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戲樓”,以渦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片區,區域面積5平方公裡,開發建設周期6年,總投資約40億元人民幣。
此次亳州市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合作開發建設,是落實中央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發展戰略決策,推進安徽省與中央企業合作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強強聯合,發揮中央企業的資金、技術優勢和歷史文化名城的資源、文化優勢,聯手打造亳州宜居、宜游、宜業、既古老又現代的新型區域特色城市。
亳州是久負盛名的中華藥都、名酒之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游城、中國長壽之鄉。也是安徽省確定的皖西北經濟文化中心和區域核心城市。近年來,亳州市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民生質量持續改善,現代化大城市功能快速提升。
然而,由於老城區基礎設施落後、拆遷量較大、城市更新所需資金缺乏等諸多原因,亳州市古城改造一直處於停頓狀態,城市面貌落後、形象受損、經濟發展受到制約。進一步增強發展的承載能力,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既是亳州城市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亳州古城區居民的迫切需要。
作為項目投資建設方的中鐵置業是中國中鐵的全資子公司。中國中鐵是集基建建設、勘察設計與咨詢服務、工程設備和零部件制造、房地產開發和城市綜合運營、礦產資源開發、資本運營與金融信托於一體的多功能、特大型企業集團,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建築工程承包商。連續7年進入世界企業500強,2011年世界企業排名第95位,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6位,是中國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央骨干企業。公司年營業額占國家GDP總量的1.19%。組建60多年來,先後參加了成昆、京九、青藏、京滬高鐵等一百余條鐵路建設;八次遠征南極,承擔了我國中山站、長城站、昆侖站建設和維護任務;先後參加了國內4000余項公路、機場、碼頭、水電、地鐵、高層建築、市政等大型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為共和國版圖增添了鐵路干線55000多公裡,占全國鐵路總裡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電氣化鐵路占全國電氣化鐵路的95%;參與建設的公路約占全國高速公路總裡程的十分之一;參與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占全國總裡程的五分之三。先後獲得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08項,國家優質工程獎130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58項,國家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80項,國家級科技進步和技術發明獎84項。
2005年10月,為了發揮央企引領作用,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國務院國資委批准中國中鐵把房地產開發和城市綜合運營作為主營業務之一。2007年,中國中鐵出資近百億元人民幣成立中鐵置業集團公司,並組建了擁有72家成員企業的中鐵置業集團,成為中國房地產業少有的擁有巨額資本金的企業。中鐵置業集團組建以來,高質量高效率地參與了四川、貴州、福建、安徽、甘肅、寧夏等多個省區的大面積舊城改造和新城投資建設,積累了豐富的城市開發建設經驗,以及較強的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贏得良好的社會信譽。
由於此次亳州城區開發建設主要是在古城改造的基礎上進行,為了實現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機結合,項目突出了“以人為本、綜合改造、精致開發”的原則。項目規劃安置房面積達 75萬平方米,同時強調“都市濱水、歷史文化、城市更新”三大特征。南片區將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打造以現代服務業為引擎,商貿、文化為特色,居住及居住配套服務為主導的綜合性城市片區。北片區將依托北關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人文資源,渦河三水匯流的濱水景觀資源,發展旅游服務接待、文化休閒娛樂和生態居住功能“三位一體”的綜合功能區。
亳州市委、市政府、中國中鐵及中鐵置業主要領導,谯城區委區政府及相關市直部門負責人,相關銀行金融機構代表約100余人參加了簽約儀式。
(編輯: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