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攤位亂擺車輛亂停 荊州古城賓陽樓下亂象令人憂心

攤位亂擺車輛亂停 荊州古城賓陽樓下亂象令人憂心

日期:2016/12/13 23:12:14      編輯:古建築紀錄

“甕城”內攤位隨意擺放。

張居正街上停滿了車。

景點內小湖邊堆滿垃圾。

城門洞口,一位修理師傅正在工作。

    近日,有市民報料稱,東門賓陽樓景區附近的車道上停車占道亂象極為嚴重,行車很不方便,甚至造成車流高峰時期嚴重堵車。

    昨日,記者探訪東門賓陽樓景點發現,由於該景區及其周圍停車位少,諸多市民包括景區觀光車都將車輛停到車道兩邊或者景區大門內,對車輛通行和游客出入造成影響。此外,景區內攤販隨意擺放、占道經營,垃圾隨意亂扔等亂象亦頗為突出。

接受采訪的市民認為,賓陽樓作為外來游客首選觀光景點,是一張反映荊州古城文化內涵的“名片”,景區形象受損即意味著荊州形象受損,因而賓陽樓景區急需“提檔升級”。

    停車占道現象嚴重

    昨日上午9時30分,大東門內環北路人來車往,好不熱鬧。在寅賓門附近,幾輛私家車有序停在停車線內,不遠處的張居正街兩邊,也停著多輛車輛。

    記者數了數寅賓門面前的停車位,共有18個,據了解,這些劃線的停車位要收費5元。

    有市民反映節假日旅游高峰時,很多車輛都無處停放。

    “聽說這裡停車太不方便了,我們都選擇先搭車然後走進來的。”劉先生和家人一行來荊州不久,來東門參觀前,荊州本地朋友就勸劉先生不要開車過去,不然不好停車。“果然如朋友所說,幸好沒開過來。”

    馬先生是荊州本地人,則對此狀況已見怪不怪,記者看到馬先生時,他正將車停好在停車位內。馬先生認為,雖然也有人將車停在屈原路的兩邊,但是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其它車輛的通行,所以他寧願花點錢按規定停車。

    在記者觀察的十幾分鐘裡,內環北路車流不斷。在張居正街與內環北路的交會處,由於車輛行駛方向不一致,掉頭的、直線行駛的、左拐的常常四五輛車同時集中在交會處,緩慢通過。由於兩旁都停著車,車道被迫“瘦身”,來往車輛不得不減速小心行駛。

    記者用隨身攜帶的軟尺測量發現,6.85米寬的張居正街,若兩邊同時停放1.8米左右寬的普通轎車,中間留給行人和車輛的通道僅剩3米寬。

而在寅賓門的兩個門洞裡,一些觀光車則隨意將車停到過道旁邊,讓本來就狹窄的門洞顯得更加擁擠。

    攤販擺攤雜亂無序

    記者由寅賓門進入後發現,空曠的“甕城”裡,一些古裝照相、打氣球、賣小飾品的攤販不住地向過往行人招攬生意,整個甕城也因此變得熱鬧。

    不過,記者發現,這些攤位的擺放相當隨意,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有些攤位還可以隨意流動。

    一些攤販甚至將攤位擺到了狹窄的城門洞處。寅賓門門洞裡,小吃攤販、修理攤販,還有出租自行車的攤販,都擠在了一起。

    “奶奶,我想吃涼粉”。“你看她那攤子,不衛生,咱不能吃。”一對經過涼粉攤婆孫的小聲對話傳入了記者耳朵。記者上前搭讪得知,婆孫倆是荊州本地人,就住在東門附近,奶奶經常帶著小孫子來東門外逛逛。老人告訴記者,這個涼粉攤已在城門洞裡擺攤很久,但是生意似乎並不怎麼好。

    采訪中,一位來自深圳回鄉探親的胡先生表達了對荊州古城牆壯觀景象的贊美,同時也對古城東門的攤販狀況提出了建議。胡先生認為,攤販是旅游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有利於向外傳達本地文化,另一方面也方便游客“不虛此行”。“但是若攤販隨意擺放,沒有統一規范管理,將使景區質量甚至整座城市的形象大打折扣。”胡先生直言,東門周邊的攤販管理還有待規范。

    垃圾桶數量有點少

    對於旅游景點而言,通常人流量都很大,為保持景區衛生,垃圾桶必不可少。然而在東門外環道及內環道,記者視線內的垃圾桶屈指可數。

    “我就在外環道看到了一個垃圾桶,而且很破舊。”問及對游古城的印象,游客趙女士想了想告訴記者,貌似景區垃圾桶太少,手上的垃圾捏半天才找到垃圾桶丟掉。

    順著趙女士的思路,記者有意識地尋找垃圾桶,如趙女士所說,賓陽樓內外環道的一棵小樹旁,僅有的一個塗著綠漆的垃圾桶孤單地立在一旁,桶身的綠漆已經掉了許多,看上去破舊不堪。

    或許因為景區內垃圾桶太少,一些游客便隨手將垃圾丟在路旁或者草坪上。在景區內外環道的樹林旁邊,有一個小湖,小湖旁邊,也堆了不少陳舊的垃圾。

    另一個垃圾桶則在寅賓門外的內環道與張居正街交會處,記者注意到,垃圾桶內垃圾滿滿,不時有撿垃圾的老人從兩個大大的垃圾桶內翻出各種可回收垃圾。

    “希望可以多設幾個垃圾桶,免得游客隨手亂丟。”趙女士說,衛生是景區形象的反映,不要讓這些小細節影響了古城的形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