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重慶:巫山縣高唐觀遺址探秘

重慶:巫山縣高唐觀遺址探秘

日期:2016/12/14 12:11:47      編輯:古建築保護

考古現場負責人向記者講解出土文物情況

考古現場

    “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高唐賦》,宋玉。地處長江與大寧河交匯不到一公裡的西北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遙對南陵,遠眺巫峽,這便是重慶巫山縣的高唐觀遺址。戰國時期與屈原齊名的楚辭家宋玉所著的《高唐賦》、《神女賦》,讓高唐觀這一古剎聞名於世。近日,光明網記者隨重慶市考古所的專家們,一同前往高唐觀考古發掘現場打探,這也是考古現場首次對外披露考古工作進度。

    遺址歷史悠久或為當年楚國所建宮殿

    “我們最大的目的就是尋找楚陽台,它很可能是當年楚懷王所建的楚國宮殿,高唐觀之名因為宋玉而來。”考古現場負責人周勇介紹說,整個巫山有楚國王宮式的高等建築,只有一個,就是當時的楚陽台,也就是所謂的高唐觀。不過,要找到陽台的台基,才能證明陽台的所在地。

    據介紹,宋玉的《高唐賦》最為清楚地描寫了楚陽台情況,從整個陽台的地形地貌與風景,包括從外面看陽台,從陽台看外面都相當仔細。在今考古現場,記著發現,這裡的確是長江之濱的觀景勝地,對岸是巫峽綿延的群山,遠處多為白雲不斷飄過,眼前則是靜流的長江之水。高唐觀曾經的山門,也正對著巫峽。

    之後就是唐宋時期的李白、李商隱、陸游等人曾對高唐觀有過詩詞的描述,唐代詩人李商隱《過楚宮》就寫道:“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微生盡戀人間樂,只有襄王憶夢中。”

    據發現,春秋戰國以後,這裡多為墓葬地,唐宋以後,根據歷史文獻、詩人游玩描述的詩句可以推斷這裡有修建廟觀的跡象,到了明清以後,整個寺從山門到前殿、大殿和東西偏殿,建築面積預估近4000平方米左右,是當時著名的“川東名剎”。

    發現商周文化層與多朝代墓葬為重慶一大規模墓葬群

    周勇說:“這個遺址的墓葬以戰國尤其是以兩漢時期為主,我們目前已經進行了半年時間的清理,發現暴露的墓葬共68座,如果加上2001年考古發掘的39座墓葬,那麼這個遺址在重慶或者三峽庫區內算得上規模很大的一處墓葬群,考古價值很大。”

    200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處、巫山縣文物管理所先後兩次對高唐觀遺址南部區域進行了全面的勘探發掘。2016年,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對高唐觀遺址北部區域進行全面的勘探發掘。

    據悉,高唐觀遺址目前以台地海拔高差分為東區和西區,東區以商周時期文化堆積及戰國至明清時期墓葬遺存為主,西區以漢代土坑墓、明代墓葬及明清寺觀建築遺存為主,目前一共發現墓葬68座,房址6座,灰溝2條,灰坑25個。

    值的一提的是,在一戰國平民墓葬處,據工作人員介紹,該葬墓主人骨骼不僅保存完好,而且根據骨骼長度的推斷,墓主真實身高應該超過1.8米,在古代也算“身高八尺”男兒。這在古代來說,此墓主已經算得上超乎尋常的高人了。

    楚陽台遺憾未找到未來或建遺址公園

    周勇介紹到,整個高唐觀在明代朱元璋與萬歷皇帝年間有修建,清代乾隆至光緒年間也都有修建。從房屋條石,牆基等可看出多次修建的痕跡,清代的牆基石就壓在明代的墓葬上面,這實際是在明代的格局上的改造擴建。

    另外,最靠近江邊懸崖的位置,是當年的山門,目前還沒進行拆遷,“我們現在能確定的就是,整個高台有三次大遷建的痕跡,明清時候的高唐觀已經找到,考古發掘的目的也已經基本達到”他說。

    周勇告訴記者,高唐觀是最有可能找到楚陽台的地方,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楚陽台遺址並沒有找到,目前在高唐觀坡下、海拔150米處,發現了近400平米的夯土台,但是位於目前的巫山濱江路之下,已經接近目前巫山長江的水位線。高唐觀遺址海拔接近300米,而當時巫山古城的遺址在海拔100米左右。

    據介紹,遺址清理工作目前進行到一半,處於中期,雖然夏日酷暑即將迎來,現場考古工作還會持續兩個月左右。

    負責人周勇說,根據以後的國家規劃,高唐觀遺址可能建一個遺址公園,以此就地保護這些文物,或者將復建一個寺觀,然後留一間房屋作為博物館進行展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