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寺
日期:2016/12/14 17:34:07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大召寺漢名“無量寺”。蒙語稱“伊克召”。意為“大廟”。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歷七年(1579年)主持創建的。明廷賜名“弘慈寺”。清代後改稱“無量寺”。因寺內供有一尊高2.5米的純銀佛像,故又有“銀佛寺”之稱。
西藏的三世達賴喇嘛曾親臨大召為銀佛主持了開光法會。大召的宗教文物眾多,其中銀佛、龍雕、壁畫堪稱“大召三絕”。清代康熙年間,主佛殿加供了皇帝萬發金牌,並將殿頂改換成琉璃瓦,大召遂成“帝廟”。大召是明清時期內蒙古地區最早建立的喇嘛教寺廟,是呼市內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
大召寺院建築考究,大殿是常見的藏漢式喇嘛廟形制,其余部分則是依照傳統中式廟宇的式樣而建,大殿內供奉有一座銀鑄佛像,所以又有“銀佛寺”之稱。大召內還收藏有眾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歷史的珍貴資料。
召廟內另有山門、過殿、東西配殿及九間樓等建築。寺前原有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被譽為“九邊第一泉”,並將此5字雕成匾額,懸掛在山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