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西城:兄弟五百年
日期:2016/12/13 21:14:38   編輯:古建築紀錄兄弟城
俯瞰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過渡帶,在河北省西北部有一處兩山夾一川的狹長盆地,桑干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這裡就是陽原縣。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塊土地上就有建制,西漢設桑干、東安陽、陽原三縣。陽原名意為陽水流經之地,治屬幽州。唐屬河東道蔚州安邊縣。遼屬西京道大同府,在今西城置弘州,轄永寧和順聖兩縣。金、元繼置,明初撤消。明為京師左衛地,宣德初復置10個馬坊,以為官牧之地;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築順聖川東城和西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名西寧縣。民國二年(1913年)復漢故名陽原。至今,陽原仍有8個以“馬坊”命名的村莊。
桑干河北岸,陽原中西部有兩座古鎮,名為東城、西城,即歷史上的順聖川東、西二城。兩鎮規格相仿,城廓相似,一東一西,相隔30公裡,宛如一對孿生兄弟,見證著陽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快速的發展。
“南臨大川,北枕崇崗,原壤遼闊,元時牧場也。”(《讀史方輿紀要》)遼代於西京道大同府置州,設永寧、順聖二縣,順聖縣治所在就是舊東城,這一帶因此得名順聖川。
西城建於明朝天順四年,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參將楊钺重修,萬歷二年包磚。西城形狀像一頭臥牛,因此又稱弘州臥牛城。南門城樓上曾有無耳鐘一座,每天清晨鐘響,聲徹四野,故傳“南樓曉鐘”為弘州十二景之一。明時,北元勢力經常侵擾明朝疆域,東、西二城也經常受到入侵的蒙古兵的殺掠。明政府曾設南路參將鎮守西城,清初沿襲舊制,增設守備、把總各一員。
今天的東城是明朝天順四年所建(1460年),而舊東城位於今東城西5公裡處。明朝天順四年,舊城廢,於今址建新城,萬歷4年(1576年)包磚。據東城石碑所載,建城時,監造官畫出城廓,清好城基,一列人手把手地把舊城的城磚倒到了新城。東城的城隍為府城隍,開始有在此建府的意圖,按照明代府間府350裡的原則,因距大同、宣化均不足350裡,故未設府。東城是明清兩代的驿站。
如今,西城為陽原縣政府所在地,東城為東城鎮政府所在地,兩城之間有高速公路相連,開車僅需十多分鐘。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唇齒相依的兩個兄弟城,在現代科技面前,更貼近了一步。
皮毛城
出宣大高速公路陽原出口,北行即至陽原西城鎮。迎賓大道西側就是聲名遠揚的陽原皮毛大市場。
陽原素有“皮毛之鄉”美譽,皮草文化蜚聲中外。陽原皮毛盛於元代,皮毛加工進入成熟期,出現成規模的手工作坊。到清末民初,皮毛加工達到鼎盛,在京、津、張家口、內蒙古、蒙古國等設立的50多家皮毛加工字號。建國後,陽原村村辦起皮毛廠,在全國獨具一格。“碎料縫整”和“整皮碎用”兩大特色技藝在國內外市場亨有盛譽,“碎料縫整”的拼皮“褥子”加工量占到了全國同類產品80%的份額。
為改變原料購進和產品銷售全部在縣外其它皮毛市場交易的現狀,陽原縣在西城鎮建設了皮毛大市場,成為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毛皮集散地。目前,皮毛大市場入駐企業已達到400多家,市場銷售額達3.6億元。
漫步在西城鎮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是賣涼粉、豆腐干、糊糊面等特色商品的小商販。陽原地方特色小吃眾多,且名聲遠播。其中化稍營驢肉、揣骨疃圪渣餅、南口供佛杏等受到世人的肯定,並得以廣泛傳播。
東城鎮的皮毛加工已有數百年歷史,碎貂皮加工成為全村收入的支柱,現有從業人員近4000人,產業帶覆蓋全縣150多個村莊。同時,這裡還具備300多噸的碎料和80多萬條成品褥子的加工出口能力,產業帶覆蓋全縣5000多皮毛加工戶。而這裡的毛毛匠,在困乏之際,大都會來上一碗涼粉補充體力,舒緩身心。這種用當地盛產的豌豆面加工成的涼粉,配以精制花椒水、辣椒油,再佐以豆腐干同食,不由得讓人大呼過瘾,就像喝了一杯清茶般清新提神。
傳統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了新興產業,從而帶動一方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為新民居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新民居建成後,解決了許多人的住房問題,節約了大量土地,為進一步發展皮毛、葡萄休閒度假產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興城
到了西城,泥河灣博物館不可不看。位於縣文化廣場的泥河灣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舊石器專題博物館。泥河灣博物館占地20畝,建築面積4623平方米,館內將陳列約5萬件泥河灣出土的文物,分東方人類出現、現代人類起源的證據、人類社會的巨變、中華文明的搖籃、遠古時代的泥河灣等六個展區。
西城的古跡已難尋覓,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馬路和整齊的現代化建築。在西城鎮周邊建設的南湖公園和八龍山生態公園,成了人們旅游、休閒、度假的好地方。
南湖公園原為亂石荒灘、垃圾場以及生活和工業廢水廢液的潴留的場所。經過多年建設改造,這裡已經華麗轉身,變成占地270畝,集運動、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南湖公園,成為一道靓麗的風景。
八龍山生態公園位於西城北部八龍山腳下,以正在建設的大覺寺為依托,全力打造全縣的旅游、休閒、景觀中心園區。園區規劃占地1000畝,計劃投資15000萬元,分5期建設。目前園區內的大覺寺恢復重建工作進展順利,已完成投資500萬元,天王殿、山門殿基礎工程已完工,大雄殿、鐘鼓樓基礎工程即將實施。生態區建設主要依八龍山山體進行合理規劃,逐步完成10000畝生態林綠化、五處人文景觀、15000米山間道路等設施建設,建成後將成為集旅游、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園區。
而在東城,建於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的玉皇閣,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
57歲的楚福清打小就住在城牆腳下。他記得,過去村民都住在方方正正的城內,城外東、西兩側是兩條沙河,流水潺潺。護城河裡河水很深,晚上巨大的城門關閉後,城外的人插翅難進。後來,城磚被村民拆去蓋了房,廟宇被摧毀,數百年古城毀於一旦。
如今的東城鎮十字街繁華依舊。下午6點,一位廚師正將一籠籠雪白的饅頭出鍋,香味誘人。賣衣服的、烤羊肉串的、修鞋的……百十來米的街道上,幾乎集中了數十個攤販,人來人往,與近在咫尺的玉皇閣相映成趣。
東城是河北省新民居建設樣板村,新民居位於村東,寬闊的水泥路配以寬敞明亮的樓房,與遠處的玉皇閣遙相呼應,顯得越發和諧。通過合理規劃建設新民居,東城鎮實現了“築巢引鳳”和“引鳳築巢”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