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官渡古鎮啟建非遺文化產業園

官渡古鎮啟建非遺文化產業園

日期:2016/12/13 21:12:1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官渡古鎮啟建非遺文產園 中央美院專家考察官渡非遺基地項目。
    本網訊 首席記者肖宇輝攝影報道 “中國昆明(官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項目將啟動建設,通過吸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工藝品進駐,官渡古鎮將用5年時間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非遺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近日,“中國昆明(官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項目簽約儀式在官渡區文化館舉行。該項目得到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昆明市文廣體局等單位的指導和支持,在官渡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推動下達成協議。由官渡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昆明滇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將在官渡古鎮建設全省首個聚集眾多非遺元素的規模化文產基地。
    以官渡古鎮“百工坊”1800平方米的場地為依托,該項目的前期籌備和建設工作已全面展開。“百工坊”樓體建築的一樓將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展銷中心,以“靜態物+活態人”的形式展銷雲南特色非遺文化產品。二樓將建成“昆明民俗博物館”,廣泛征集並展示昆明民間生活、生產歷史遺存,通過圖片、資料、實物等形式,向社會展現上千件昆明民俗文化遺存。三樓規劃成非遺中心和多功能培訓中心,將主要用於開展非遺文化傳承培訓等活動。
    在官渡區督辦時間表上,9月30日前該項目三層樓1800平方米的基地平台要完工並投入使用,今年年底前整個基地要正式開放。據昆明滇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大為介紹,“先做一個非遺示范中心,再引導開發如銅藝、陶藝、木雕等幾條特色文化街區,最後形成一大片非遺元素聚集園區。用5年時間,打造官渡古鎮非遺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丁大為談到,在官渡古鎮建設全省非遺文產園,現階段急需做好“研發”、“銷售”這兩件事情。從研發來看,要深挖文化內涵,調研市場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非遺文化新產品,由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從銷售來看,要從銷售本土化向銷售國際化轉變,要實現傳統渠道銷售和電子商務網絡銷售的結合。通過“研發”、“銷售”雙拳並打,官渡非遺傳承基地項目建設將實現非遺“在地”的標志性、“在場”的豐富性、“在冊”的傳播性、“在線”的時效性。
    “基地建成開放後比較直觀的變化是,雲南幾乎所有民族民間非遺工藝品都能在這裡看到、買到。”丁大為說。將來官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會每月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比如“建水紫陶文化月”、“烏銅走銀文化月”、“木雕文化月”等,除了特邀非遺傳承人和工美大師到場活動外,還會向社會展示、展銷傳承人和大師們的工藝精品,把非遺文化產品推向百姓生活。
    據雲南省工美協常務副會長、烏銅走銀傳習館館長金永才介紹,現在已明確將進駐官渡古鎮新建基地的非遺工美項目,有官渡區的烏銅走銀、內畫、阿烏、彩扎、版畫、雲子、剪紙、刺繡等,還有省內各地州市的紫陶、戶撒刀、銀器、斑錫、木雕、斑銅等。今後,還會有更多全省非遺工美來到官渡非遺傳承基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